他是叛军,却被历史铭记

评论

他是叛军,却被历史铭记

辽东历史上曾经出现过3支明军派。

一支是李成梁系,一支是毛文龙系,还有一支是祖大寿系。实际上祖大寿派也是从李成梁部发展而来的。

不过,到了后来,随着领头人物的离世,前两支派都逐渐衰落。唯一剩下的就是祖大寿系。

祖大寿祖上是安徽的明朝军官,后来举家搬迁到辽东。

祖大寿的父亲受到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的提拔,成为辽东副总兵。

到祖大寿时,他们祖氏这一脉发展到了最为顶峰的时代。

祖大寿原先为巡抚王化贞的部下,袁崇焕被朝廷提拔后,祖大寿投靠到了袁崇焕的名下。

袁崇焕因为宁远、宁锦两战大捷,升为督师,祖大寿也因军功封赏,成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

祖大寿在辽东军中站立脚跟后,把他的兄弟、子侄都带入军中,令其担任要职。

袁崇焕死后,前线关宁军主要由祖大寿在指挥,此时,这支辽东军事集团中非常重要的队伍应该叫“祖家军”更为合适。

祖家在辽东军中举足轻重,此外,他的人脉关系亦为复杂。

祖家跟辽宁绥中大地主吴家往来密切,祖大寿的妹妹嫁给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祖大寿其实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还娶了吴三桂的姑姑,这么说来,祖大寿还是吴三桂的姑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祖大寿也是个有些本事的人,不然,十年间,皇太极又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写信邀其投降清军。

起初,祖大寿斩钉截铁,根本不予理睬,到了后来,祖大寿开始动摇了,最终,他倒戈向清军。

甚至,他还泪流满面地说,是自己投降太晚了,同一人,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实在令人诧异。

想当初,祖大寿为坚守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到后来,他为何又要执意降清呢?

一切,还要从大凌河之战说起。

皇太极几次进攻大明,北京他攻破不下,京东四城永平、迁安、  遵化又失守,皇太极思索再三,决定突破明军最弱的防线大凌河城。

大凌河城在锦州东面30多里处,是锦州的重要屏障。明军想要固守锦州,必定要修复大凌河城,清军要进攻大明,也必定绕不开攻破此城。

在此之前,袁崇焕已经两次修复此城,两次都遭到清军的破坏。

袁崇焕死后,按照孙承宗的既定计划,大凌河城还得修复。

谁料,城还未来得及修,皇太极的人马就杀气腾腾而来,此时,祖大寿就在城中。

他决定坚守到底。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初六,皇太极带着两路大军将大凌河城团团围住。

皇太极知道守城者是祖大寿,不好对付。这一次,他换了战术,决定不再凶猛进攻,想要活活将城中的军民拖死。

从八月初六到九月十九日,祖大寿先后组织了四次突围,全都失败,他和部下等人在城中被整整围困48天。

城中除了几个大官手中还留下一二升米,其他早就断粮。

城中流传起人吃人的胡话。

大学士、督师孙承宗听到大凌河的紧急军报后,曾四次派兵增援,可是四次增兵都被清军拦截,总计4万人的援兵都被歼灭。明军已经派不出援兵了。

大凌河城中的军民们又苦守了10多天。

从八月十一日开始,皇太极就先后几次发出招降书,令祖大寿投降。

祖大寿断然拒绝,他说:“尔不必再来,我宁死于此城,不降也。”

到了十月二十五,祖大寿下了决心,派部下四人前去与皇太极交涉。

不久后,祖大寿同意投降。

他在城外斩杀副将何可纲以表诚意。

此时,大凌河城中原先3万多人,仅剩下了1万多人。

何可纲一死,饥饿的人们蜂拥而上,将他的尸首一抢而空。

崇祯四年(1631)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打开城门迎接皇太极的到来。当晚的宴会,皇太极亲手将金杯递到祖大寿的手中。

祖大寿说,自己的妻儿老小还在锦州,愿一人前往,与清军里应外合,一同攻下锦州,并且他为了取得皇太极的信任,将自己的义子祖可法留下作为人质。

皇太极表示同意。

可是,祖大寿逃回锦州后,便开始布局抗金的事项,并把多尔衮的大军拒之门外。

皇太极问他何时能够拿下锦州,祖大寿支支吾吾。

后来,皇太极得不到祖大寿的回复,只能把大凌河城又拆了,扫兴而回。

崇祯听闻此事后,没有怪罪祖大寿,反而封他为左都尉,让他镇守锦州。

后来,孙承宗受到朝廷他人的弹劾,自己辞去了职务。

那时,想必此时的崇祯手中真正能够打仗的将领没有几个,他三番五次想要召见祖大寿,却被祖大寿搪塞过去。

祖大寿或许是害怕,也或许是有所愧意,也或许是他心中已经起了叛心。他始终没有见崇祯皇帝。

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皇太极又再次进攻。崇祯本来想让洪承畴前去支援,不料,洪承畴大败。

后来,皇太极进攻锦州。这一次,祖大寿在锦州,被围困了一年多,城中粮草尽绝,人吃人的一幕再次在大凌河城中上演。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祖大寿选择了屈服。

他在皇太极面前,卑微地说:“臣的罪行,不同于洪承畴,降而复叛,背弃洪恩,理应万死。”

后来,他还给自己的外甥镇守宁远的总兵吴三桂写信,劝其降清。

次年正月,吴三桂回复“犹豫未决”。

听到这话,祖大寿忍不住骂了一句“吴总兵罪重忧深。”

好多年后,吴三桂也跪倒在大清的台阶之下,他也学着舅舅当初的口吻骂自己罪孽深受,不知好歹。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随着祖大寿的离去,大明疆土上真正能够同清军搏命的将领几乎没有了。

在辽宁兴城祖氏石坊处有一则对联,上面写着: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这对联是谁写的,已经不清楚了,但这对联上说的人显然就是祖大寿。

或许,会有很多人骂祖大寿没有脊骨。

可是想一想,当初,祖大寿死守大凌河城的时候,他也曾苦苦坚持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这段历史,后人有很多人解读,有人说他回到锦州后,早就投降了清军,也有人说他只是假投降。

他祖大寿或许不想投降清军,但现实逼得他不得不降。

最后那一刻,大概他怕了。

祖大寿会落到如此的地步,又岂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此时的大明四分五裂,崇祯又无法坐镇关中,他该如何选择?

倘若站在祖大寿的一面,其实也很难。

这是一艘即将要下沉的船,是跟着跳下去,还是选择上岸。

从最初袁崇焕被杀,到孙承宗辞职开始,许多局面就已经注定了。

荒诞的明朝早已是穷途末路,无法挽回了。

公众号:小婉的文化客栈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2月19日 20:56:15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