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也奇怪,当年陈胜吴广造反,没听说设置军师一职,后来的赤眉铜马之流,也是如此。但是,明清之际的底层造反队伍,几乎都有军师。再怎样的粗豪之辈,也得找一个乡间不得志的小读书人,让他当军师。小读书人一没功名,二没地位,三没权财,但每每自命不凡,怀才不遇,有机会做军师,自然是一拍即合。给主公出谋划策,尽管都是些馊点子,但却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这些造反队伍之所以很容易被朝廷扑灭,跟这些小军师大有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乡间的读书人,往往蔑称他们为狗头军师。太平天国造反的农民能成点事,其中一个原因,是参与期间的首领,不论读书人还是烧炭的工人,都不是军师,个个独当一面。乐于出点子的小读书人如钱江之辈,得等到人家闹大了,才会露头,此时已经成不了气候了。
其实,狗头军师之所以兴盛,跟小说《三国演义》,特别是相关的戏剧有关。那个年月,有哪个成年男子,哪怕是穷的揭不开锅的穷汉,哪个不是听三国故事,看三国戏长大的。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最出彩的,当然就是诸葛亮。这个人物,事实上寄托了写书人自己的理想。而诸葛亮自打刘备三顾茅庐一出山,就是军师,而且是说一不二,把主公架空的当家人。
相对于真实的史实,当然这都是故事。三国真实的军阀,固然有出谋划策做参谋的人,但一般来说,都没有军师这样的头衔,不过是从事,参军,甚至记室之类的官衔。而且,参谋是参谋,但大主意还是得军阀头子自己拿。三国演义里,曹操和他的谋士们的生态,是比较合乎事实的。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周围,也有这样一批人,比如庞统、法正、糜竺糜芳之流。诸葛亮,只是其中之一。小说里,连诸葛亮自己都说,如果法正还在,必定能劝阻刘备不去伐吴。
然而,小说这样的写法,却以三突出的方式,把诸葛亮突出得特别的高大上,而且很吸引人。不仅把那些乡间不得志的小读书人弄得七颠八倒——当年诸葛亮不也就是蛰伏于隆中乡间吗,谁说自己就不是第二个?而且也吸引了众多胆大妄为的野心家。这帮人要揭竿而起,也特别想自己身边有个诸葛亮,不仅料事如神,而且阴阳有准。
然而,诸葛亮自打《三国演义》之后,就再没有亮过。所以,层出不穷的造反队伍,一个成事的都没有。
公众号: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