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饲养和改良了哪些家禽和家畜

来源:公众号 苗青滨海新区财经评论

古代中国人不仅期盼“五谷丰登”、还追求“六畜兴旺”,六畜之说出自《管子》,大体是指牛、马、羊、猪、鸡、狗,但更多时候是泛指。那么,古代中国人都饲养了哪些家禽家畜?又做了哪些禽畜品种改良工作呢?

中华大地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农耕区域之一,家禽和家畜的饲养则是农业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考古发现,中国人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开始饲养家畜和家畜了。特别是家畜,能提供大量的肉类、乳类、皮毛,还可以提供畜力从事运输。在距今六七千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之中,就有猪、狗、羊、鸡、水牛的骨骼,其中又以猪、狗、水牛的骨骼最多。

考古证明,在距今四至五千年前,古代中国人所驯养的家禽和家畜数量、种类大量增加,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最迟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六畜”的驯化和饲养。下面就拣重要的几种做一点简要介绍。

养猪。从考古来看,古代中国人很可能在世界上最早驯化和饲养家猪,距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四至五千年前,中国人所饲养的猪与现代家猪的体态已非常接近,只是从猪的骨骼观察还多是小猪,可能是由于饲料不足,也可能是生活所需、不等猪长大就宰着吃了。

古代中国人养猪非常有经验、也培养出了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早熟、易肥、耐粗饲、肉质好,而且繁殖力强,随着它们走出中国,对世界养猪业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例如,古罗马利用引入的中国华南猪种,育成了罗马猪;英国在十八世纪初引入中国白猪和地方猪杂交,育成了大约克夏猪。可以说,全世界家猪的品种基本都有来自中国的血统,达尔文就曾说:“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只是在1945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才出现了发展瘦肉型猪的潮流,其中多数品种都是西方育种改良的品种了。

此外,用牲畜粪(特别是养猪的废弃物)肥田,是古代中国人的重要发明。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普遍积肥、施肥了;汉代以后,猪圈积肥一直是农家肥的主要来源,中国人设计建造了多种类型的猪圈,特别是与厕所连在一起的“连茅圈”。有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养马。驯化的马匹是古代战争、日常生活中用来驾车、代步的重要工具,养马,自商周之后特别受到中国人的重视。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记载了周王亲自参加繁殖马匹的“执驹”典礼。《诗经》中反映,春秋时期中国人对于马的繁殖、饲养、管理已有了较深认识。汉代、唐代,中国都从西域输入大批优良马种,进行大规模繁殖和杂交,大大改良了内地马的品种。

同时,古代中国人很可能在世界上最早对牲畜实施了阉割术。阉割后的牲畜失去生殖机能、性情温驯,便于管理和使役、有利于肥育和提高肉质,特别是对猪、马的阉割,自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猪的阉割记载;《周礼》中则记载“颁马攻特”,“特”就是马的阉割。秦汉时期,由于战争需要大批合格的军马,马的阉割术就更加成熟、盛行了。

养羊。基因学考证,家养的山羊、绵羊均来自西亚的“新月沃地”,但在至少五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已开始养羊了。羊本身温驯、便于管理,羊肉鲜美、羊奶可再加工食用、羊皮可御寒,所以古代中国人非常喜欢羊,在中国羊是吉祥、大美、泰顺、祥瑞的象征(汉字中的“祥”、“美”等字均与羊有关),自古至今都是祭祀活动、宴饮礼仪活动的重要祭品。

养牛。人类最早驯养牛的行为可能发生在埃及,也是在至少五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养黄牛、水牛了。

还有一点,很多历史学者考证,古代中国人其实是不大吃牛肉的!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养牛的第一目的是利用畜力从事农业生产(耕土、灌溉、粮食加工),其次才是食用(包括奶制品)、祭祀、骨料加工、交通运输等。正是因为牛是农业生产重要工具,古代中国人一般不杀强壮的牛用于吃肉(官府也禁止),而衰老的牛,肉自然不好吃,而且制作较为困难。

古代中国人饲养和改良了哪些家禽和家畜

鸡、鸭、鹅这些家禽,一般认为,都是古代中国人最先驯养的,而且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驯养的鸡,现在已经成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肉食、产蛋来源,在中国已有上万年历史了。驯养的鸭,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且驯养技术始终遥遥领先于欧洲,几千年来,中国人培育出大量优良的家鸭品种。驯养的鹅,虽然在世界其它地区出现也很早,但“中国鹅”是世界最著名的鹅种之一,曾被许多国家引进饲养并用于改良当地鹅种。古代中国人所说的“雁”,很多时候就是指家鹅。

最后补充一点,古代中国人在兽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重大成就历代都有相关的专门著作。战国时期,兽医就已经很发达,《周礼》中就记载了治疗牲畜内外科疾病的方法,及诊疗程序,还提到护理;汉代以后,兽医诊治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出现了专门的兽医著作;唐代,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部相马、养马的兽医著作。

特别是在《齐民要术》中有兽医专卷,记载了四十多种技术方法,包括选种和繁殖、适合禽畜天性的环境条件和饲养方法、阉割技术、疾病治疗、病畜隔离、防传染病等。例如,其中提到羊的健康甄别方法,羊栏前掘深2尺、宽4尺的沟,羊进出皆能跳过,就说明健康、强壮;如有的羊不能跳过、摔入沟中,说明它体弱、有病,需立刻对它进行检查和处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体现出当时的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

古代中国人饲养禽畜,其技术的发达、经验的丰富,足以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值得我们后人为之骄傲。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9月4日 16:32:27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