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诞生于何时?
很久以前,我们的文明程度虽然不高,但大家淳朴、直率,做好事坏事都留下姓名,所以有贤君暴君之分,有忠臣贼子之别,有良民暴徒之流...
而伴随人口增长,阶级固化,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从上古传下来的风气逐渐丢失,孔子称其“礼崩乐坏”。
周平王东迁后,周礼遭到严重破坏,春秋时期,晋王接受诸侯朝见的次数远超周天子,至战国,那便是诸侯造天子的反,卿大夫再造诸侯的反,忠厚倒成了特质。
管仲是齐国国相,《管子》一书就有对奸臣的定义,书中说:“奸臣痛言人情以惊主。”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一生六次会盟诸侯,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南征北伐,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濒临崩溃的华夏民族,《春秋公羊》载:“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然而这样一位伟人,临了却备受折磨,甚至无人替他收尸。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日听说管仲病危,桓公就连忙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您觉得呢?”
桓公便列举了易牙、竖刁、卫开方、常之巫等四人,而管仲每次都回答:“非人情,不可。”意指不合乎人伦。
不过,由于管仲琢么半天也没想出个接班人,上述四人就都获得了提拔,集体垄断了齐国朝政。
至于桓公能果断给出这几位,一定是刻在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毕竟几位丧心病狂,正常人都得被弄迷糊了。
易牙是齐国御厨,这个职位想高攀谈何容易,但人家自有手段。
有次,酒足饭饱的齐桓公感叹:“寡人纵横寰宇,享尽天下美味,却未曾食过人肉啊!”
谁知当晚,易牙竟把自己的亲儿子杀了,次日将人头烹熟送到桓公餐桌上,这就是“烹子献糜”的故事。
吃人肉放古代正常不过,但孔子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而人到晚年多少也会变得邪恶,吃到人肉的桓公非常满足,易牙则看到了希望。
得知此事,管仲就劝桓公说:“疼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易牙为了取悦您,为了自己的仕途连儿子都敢杀,这样毫无人性之人又怎会真心对大王您好呢?”
“夫人唯情莫不愛其子,今弗愛其子,安能愛君?”
-《韓非子》
竖刁从小在宫中长大,深知桓公爱女色而妒男子,眼看自己一天天长大,二话不说挥刀自宫,想凭中性的身份继续服侍桓公。
桓公得知后十分宽心,便让他总管内务。
管仲听说后对桓公说:“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竖刁对自己都这么狠,又怎会真心对大王您好呢?”
“人情莫不愛其身,身且不愛,安能愛君?”
-《韓非子》
当时桓公还没老糊涂,便将竖刁遣出宫外,但三年后还是把他找了回来,因为深宫阴气过重,的确需要“男子”来中和。
开方,一说他是卫国第十二位国君卫文公,一说是卫国贵族,总之世人称他卫开方。
相传卫开方因躲避战乱来到齐国,在得到桓公重用后一留就是十五年,期间他母亲去世也不曾返卫。
对此管仲又劝桓公:“齐国到卫国不过几天路程,卫开方却十五年不回家,如此不慈不孝之人又怎会真心对大王您好呢?”
“齊、衛之間不容數日行,弃其母,久宦不歸,其母不愛,安能愛君?”
-《韓非子》
有“华夏第一相”之称的管仲名副其实,他死后,齐国正气散尽。
那时桓公病重,易牙、竖刁等人准备在王子中挑一傀儡为接班人,便利用职权封住了宫门,筑起了高墙,以致内外讯息隔绝,一代霸主竟被撂在一边活活饿死。
之后宫中又内dou数月,桓公始终无法下葬,直至尸身爬满蛆虫,散出恶臭。
阴奉阳违曰奸,绵里藏针曰奸,口蜜腹剑曰奸...一个人马屁拍的越响,节操越无下限,日后反戈一击还不是信手拈来?
今天,易牙竟被一些人奉为餐饮界的鼻祖,庖丁甚至是他的从神。
竖刁则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名字记载的宦官,可谓是太监的鼻祖。
还有一个常之巫的,平时靠算命、驱鬼博得了桓公宠信,权当是巫师的鼻祖吧。
不过以管仲看来,这些人无一不是大奸之徒,他们难道不该是奸臣的鼻祖吗?
春秋时期,由于传统礼乐制度的崩塌,华夏文明悄然迎来剧变。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奸雄屡屡崛起于贤君和暴君之外,奸臣轻松游离于忠臣和贼子之间,奸细长期潜伏于良民和暴徒之末,“中庸”则成了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公众号: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