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籍制是如何体现不公平的

来源:公众号 竹海文化传媒评论

近日读古籍《广德州志》发现古代上学也有“学籍”,就好比你在私塾读了启蒙班,想要上初中,对不起,有名额限制,你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准备上高中,入学名额更少,更不要说上包分配的大学了。而且穷人家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资本上学。你知道在清朝一个广德州能够上初中的人只有多少?简直让人不敢想象。下面看清朝同治年间广德招生名额(古代称学额)——

学额

广德州学额进二十六名,原额二十五名,同治四年加额一名。廪生、增生各三十名,三年两贡。武学额进十六名。原额十五名,同治四年加额一名。
建平县学额进二十名,系原额。廪生、增生各二十名,二年一贡。武学额进十二名。

谨按:《钦定学政全书》雍正二年奉旨题准安徽所属之广德

清代学额,简单一点讲是指童子试(院试)录取的府州县生员(俗称“秀才”)的名额。相当于初中每年只招三十人,从童生成为廪生,高中每次招二十六人(有四人要落榜了)成为秀才,这种竞争下,穷人是没指望了。

秀才是清代基层绅士的主力,入学,成为秀才(生员)是获得进身和入仕的第一道门槛,意味着摆脱了“民”的身份,拥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特权。所以古代读书人都拼命考秀才,这是出人头地的第一步。

清代科举制度基本沿明制,但是吸取明代的教训,对学额制度进行改革。它对各级学校每一科录取的新生实施限额。考生没有取得功名之前称为“童生”,考生入学后称“生员”。

生员分为廪膳生员、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廪生、增生是岁科两试中按名取前列者,每月有廪膳费,刚录取入学的生员称附生。封建社会读书发伙食费,这也是比较先进的,现在民生工程才有了伙食补贴。

广德因为是直隶州(相当于直管县),才有二十六个名额,你看建平县(今郎溪)才二十个名额,不过古代能成为廪生,秀才乃至贡生(相当于考取大学了)就算是出人头地了,要是能够“范进中举”,那就等于考上公务员了。所以才有那么多老秀才不断“复读”,比起上个世纪“八年抗战五年高三”的复读生,“老秀才”才是鼻祖。

古代学额制和现代教育比较看,现在的受教育覆盖面已经落实到每一个适龄儿童,这就是一个前无先例的盛举,每个人都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读书的机会呢?

古代学籍制是如何体现不公平的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竹海文化传媒,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5月3日 17:04:10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孟子与《尚书·禹贡》的口径冲突 历史

孟子与《尚书·禹贡》的口径冲突

本章上半截内容是孟子以社会分工论去驳神农家许行的“人人都得种地”这一绝对同工种论调。孟子非常巧妙的举出了大禹治水的例子,社会分工本身的合理性+道德圣人模范权威加持,论述驳斥得十分漂亮。 孟子的话里有这...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