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距老家不远的湖塘古城村,以前曾经打过仗的,田野里经常可以捡到弹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知道了这场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对阵双方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不少国军将士死难。战后,湖塘当地乡绅立了一块碑作为纪念。
这是什么样的一块碑?它还在吗?带着这些疑问,在中秋放假的最后一天,约了同学“网织红”,接了退休多年的陈老师,前往湖塘古城找碑去。
“网织红”姓傅,是个医生。她跟那块碑的渊源在于树碑人之一的傅幼真是她的爷爷,多年来她也一直想了解爷爷曾经所有的过往。而找上陈老师,则是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古城人,也曾在古城小学任教多年,是有名的“古城通”和“湖塘通”,对那场战争和碑的情况,他是湖塘一带在世老人中最为了解的,没有之一。
到了古城,陈老师直接把我们带到了路边的一楼房前,主人姓谢,开着一家小饭店。在他的带领下,穿过他家楼房的一个通道,打开一围墙小门,我们进入了一个破旧的院子。房子是二层的,一楼四间,中间两间稍大。二楼有五间。上下两层间通过室外楼梯连接。房子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院子更是脏乱不堪,堆放着各种建筑垃圾和废旧杂物,可能这里还关过鸡鸭,粪便遍地都是。陈老师说,这个房子是以前的古城村委办公楼,现在新的办公楼建好了,这里就关着不用了。
没有犹豫,陈老师马上就在院子的垃圾堆里找到了我们想找的石碑,共计两块。清理完石碑上覆盖的垃圾杂物,两块石碑的基本轮廓显现了出来。右边的石碑约一米长,顶部为圆锥形,碑石上有“中华民国”、“七十九”等字样,颇为清晰。右边的碑石较长,估摸着有2米左右,朝上的一面右侧刻有“处”字,左下则是“叶承机、傅幼真立”字样,均为繁体字。为了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我们从谢师傅那里借来了锄头、铁棒等工具,将较小的那块碑石翻了过来,再清洗表面的泥土,我们又看到了清晰的“国”字,下面的字则残缺。在这过程中,已经81岁高龄的陈老师身体力行,亲自上阵,结果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右手臂被划出一道深深的血痕,鲜血直流,最后我们几乎是“绑架”着把他拉到了湖塘卫生院进行包扎处理,才让他有了短暂的歇息。
根据陈老师的回忆描述,再综合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获知关于此碑石的一些信息:
1、此碑石被发现的时间是在2004年下半年,是在古城村一片水田里,先是发现了裸露在田梗上的圆锥形顶部,后经挖掘,在附近发现了较长的另一截。
2、两块碑石应属于同一碑石,断裂后成为两截。根据裂口情况和碑刻文字内容判断,中间还有一截,约30公分长,但找寻多年没有找到,据猜测应该断裂成碎片,无法还原。
3、立碑人两个,其中叶承机为古城村人,曾任古城村联保主任(相当于保长),为当时古城村一大户。另一人傅幼真即这次同访古城的网织红爷爷,据她提供的信息:傅幼真,名德敏,字永浩,又字幼真。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卒于1983年,原为柯桥联合诊所医师,立碑时任国民政府湖塘乡乡长。
4、碑刻内容:通过走访询问立碑人之一——傅幼真后人傅大年(92岁,离休干部,现住上海)、傅大知(即网织红父亲,现已去世)等人,再结合碑石残留文字情况,此碑石正面文字中间应为“中华民国 七十九师阵亡将士埋骨处“,左下侧落款为“叶承机 傅幼真立”。背面为“国殇”二字。
5、此碑原立于古城江口,后移至叶承机坟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被损毁埋入田中,直至2004年被发现,再移到古城村委至今。
碑是找到了,虽然是残碑,碑上文字也是残缺不全,但其所记录的那段历史却是确定无误的。那么这场战争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再次跟着陈老师向西穿过村庄,再走过一长段山边小路,我们来到了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古城老秧里。
老秧里三面环山,是个向东开口的山坳。正中间的山峰较高,陈老师说那叫半天山。视线的近处是个小山塘,水面面积约五六亩。对岸有一寺庙建筑,名无量寺。陈老师说,无量寺很早就有,当年打仗时不少村民就在寺内避难。
根据古城村村民谢连洪(已去世)早年前的回忆,这场战争发生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正月初九这一天,当时由东向西行军至老秧里一带的国军79师几个连遭到了日军三个方向的包抄围攻,虽经拼死抵抗,但最后几乎全军覆灭。谢连洪回忆,战争结束后,老秧里一带国军士兵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当时的惨状从此深深的烙入了他幼小的心灵里,至今(死)未忘。
而陈老师小时候听说过的一件事似乎也印证了谢连洪老人所描述的真实性:那年春上时,时任国民党湖塘乡乡长的傅幼真曾经发布过一个公告,禁止古城村周边村民食用螺蛳,理由是当时河里的螺蛳都是吸食阵亡将士的血水长大的,这样的螺蛳自然是不能吃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为缅怀阵亡的国军将士,古城大户叶承机、时任湖塘乡乡长傅幼真发起并捐资树碑,以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和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残碑+村民(不止一个)的回忆,还有陈老师他们小时候从田野里捡到的弹壳,甚至还有迫击炮的弹壳,是这场战争发生在湖塘古城村的有力证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在绍兴地方志和其它官方文献中均未找到这场战争的记载。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场战争的详细情况,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一些纯属个人主观的考证判断。
一、关于残碑中的“79师“。
根据《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94师历任师长》介绍:
第79师:1931年7月16日,陕军李纪才和邓英部新编第13师在江西临川改编为第36军第79师。隶属第9路军。6月下旬,隶属第8军,……1939年4月22日,划归32集团军6月,改隶第10军。1941年5月,改隶第86军。1943年6月,调归第88军。……1947年9月,恢复第49军第79师番号,12月28日第79师在辽宁彰武被全歼。
历任第79师师长:路孝忱1931.7.16--1932病逝……段茂霖1940.2.2--1946.5,文礼1947.8--1947.12.28。
由上可知,“79师“确有其“师“。1940年后,79师先后隶属第10军和第86军,师长为段茂霖(湖北英山人,陆军中将,1975年病逝于台湾)。
二、79师真在湖塘古城与日军打过仗吗?
根据《浙东萧山抗战历史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记载(摘要):
1940年,日军发动钱江战役,改变了2年多来双方隔江对峙的局面。1月22日凌晨,日军第22师团第86联队数百人在四堡(今钱江二桥附近)以大雪为掩护,在汉奸的带领下,突破国军防线成功。此后迅速南进,进犯萧山绍兴。2月11日,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第10军军部及下属79师、190师,两师伤亡过半,配属炮兵损失惨重。
根据上述记载,1940年年初,日军对钱塘江以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过一次“钱江战役”,其中2月11日起对79师有过一次进攻,79师“伤亡过半”。而根据谢连洪老人的回忆,79师与日军的交战发生在正月初九,转换成公历就是2月16日,距上文记载的时间过去了5天。同时古城村位于钱塘江以南、萧绍交界,在日军发动的钱江战役交战区域内。无论是交战的时间,还是地点,均与《报告》中的记述相符。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谢连洪老人对这次交战的回忆和残碑残留文字记录的,真实可信!
这里还要再来说说这个79师,通过查找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在整个抗战期间,国军79师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部队:
●1940年10月,日军在苏、浙、皖地区发动“十月攻势”。10月14日,国民党陆军79师与日军在富阳景山乡(今常安镇)展开激战,最后79师以牺牲246名将士的代价成功的阻击了日军的前进。1941年,景山乡民众在距离战场不远的地方树立了一块“陆军七十九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此缅怀英烈、牢记历史。
●1942年5月,日军发动浙赣会战。5月25日,日军对由国军79师驻守的金华发起总攻,79师全体官兵奋勇抵抗,与日军激战4天,终因伤亡过重,只得撤离,金华遂被日军攻占。此战役也被称为是浙赣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次作战,79师之英勇可见一班。
“青山埋忠骨,英烈励后人”,古城老秧里的硝烟早已散去,然而残碑里的血雨腥风我们不能忘却。当下,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当牢记、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不断以新辉煌、新成就来告慰为国牺牲的前辈,安抚烈士的英灵,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牺牲在湖塘古城老秧里的国军79师那些无名将士们。
备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