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是在蚕丝事业中发明了造纸术

来源:公众号 苗青滨海新区财经评论

中国人首先发明了造纸术,这是中国古代最毋庸置疑、“铁证如山”的一项发明,它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是巨大的,用什么样的评价都不为过。其实,造纸术的发明与中国人的另一项重要发明,即养蚕和缫丝密切相关。

在谈造纸术之前,先说说丝绸产品的发明。之前文章介绍过,中华大地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农耕区域之一,这里的人们最先掌握了养蚕和丝织技术,大约距今6000年前就已开始养蚕和取丝了,到殷周时期,中国养蚕业已颇具规模。尽管目前丝绸、丝绵产品不是世界纺织品的主流,但它演变出的“副产品”纸,却仍是世界文明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

伴随古代中国人养蚕取丝规模的不断扩大、丝织技术的逐步成熟,往往是以上等蚕茧取丝用于纺织、以次等蚕茧或以茧表面的乱丝为原料制作丝绵。丝绵即用蚕丝制成的絮状物,可以作为衣被填充物,它保暖性好、可供御寒。以蚕茧下脚料制作棉絮,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代,到汉代已很普及。一般认为,古代中国人正是从丝绵加工工艺中发明了造纸术。

古代中国人是在蚕丝事业中发明了造纸术

中国古代制作丝绵的工艺:先把次等的蚕茧煮烂、脱除胶质、洗干净;再放在浸水的篾席上,反复捶打捣碎蚕衣,蚕丝散开连成片,就是丝绵,这种工艺叫“漂絮法”。在每次漂絮之后,总有一些残絮留在篾席上,晒干就成为一层残絮交织的薄片,就是最初的“丝絮纸”尽管它作为下脚料数量少、成本高、质量也不理想,但正是它启发了中国人造纸的思路!

接下来就可以说一说造纸术的产生了。首先,就是中国造纸术出现的年代,应该在汉代初期

周代晚期,中国人发现飘絮法可以产生“丝絮纸”,但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只是模仿飘絮法,不断摸索、实践生产纸的方法。大约到汉代,中国人开始便宜的麻纤维做原料造纸,从而为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多处考古发现,距今2200年前的西汉时期已出现“麻纸”,典型的是陕西西安灞桥西汉墓葬出土的一叠麻纸(能分出80张),即“灞桥纸”。

这些西汉麻纸含有麻筋、线头、破布块等成分,已相当结实,并有一定的光泽和耐折性。不过,当时中国人造纸的初衷还是将其作为“廉价”的纤维织品使用,主要就是用于包裹物品,或是吸灯油。慢慢的人们发现,可以在纸上写字!但因为纸非常厚、表面粗糙,书写效果不佳。因此,纸在当时还不能够替代素(缣帛)、简(竹简)、牍(木牍)等传统书写材料。

其次,也是在汉代初期,中国人有了用纸书写的追求,因此开始不断改进造纸的工艺。

东汉初期(公元元年前后)史书中已有用纸书写和纸书的记载,将纸和素、简、牍并列;《后汉书》中记载,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向朝廷献优质纸,标志着造纸工艺的成熟;考古领域,甘肃武威东汉晚期墓中出土的麻纸,纤维交织紧密、柔软平滑、非常细薄(比灞桥纸薄两倍),特别是纸上留有清晰的文字墨迹,说明当时的已普遍用于写字

经蔡伦改进、定型的造纸工艺大体分四步:一是挫,通过沤浸或蒸煮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分散成纤维状;二是捣,通过切割和捶捣切断纤维、使纤维帚化成为纸浆;三是抄,把纸浆渗水成为浆液,以篾席为器捞浆,在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四是烘,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是纸张。这样的工艺在汉代以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沿用到现代即湿法造纸。

汉代之后纸质量改进,主要体现在造纸的原料上。蔡伦改进的纸,原料有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南北朝时期造纸的原料除麻之外,还有稻草、麦杆、藤皮、楮树皮等,纸的质量更好;唐宋时期纸的品种增加,原料有麻、藤、楮、檀皮、桑皮、竹、麦杆、稻草、海草等;特别是从宋代开始,竹纸产量不断增加,为中国造纸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造纸原料的不断拓展、工艺的不断改进,纸显现出成本低廉、质量轻薄的优势,很快得到推广应用。东汉晚期还是纸与竹简、缣帛并用,到南北朝时期,纸已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写字材料。唐代安徽宣州出产一种好纸,主要以檀树皮、稻草为原料,它的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即“宣纸”,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最后,再来说说造纸术向海外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造纸术在魏晋时期传入邻国朝鲜、越南,当时朝鲜半岛主要是用藤条、竹子、麦杆等作为造纸原料;据记载,公元610年(隋代)造纸术由朝鲜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随着唐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造纸术大规模传入西亚,公元10世纪到了大马士革、开罗;公元12世纪,欧洲的西班牙最早掌握了造纸术,随后又逐步传入意大利、整个欧洲,以及全世界。

西亚和欧洲人在掌握造纸术之前,只能使用羊皮和兽骨来记述文字,既不方便、成本也高。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促进了当地书写的普及,曾掀了起翻译古典书籍遗产的热潮,许多古犹太、古希腊、阿拉伯的重要学术著作,在12世纪被译成当时欧洲知识界通行的拉丁文本,从而在希腊古典文化和近代欧洲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单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纸作为信息传递最便利、最廉价的载体,它的发明确实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是智慧和勤劳的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8月9日 14:46:31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