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高明

来源:公众号 锵锵闲谈评论

诸子百家的书,《论语》我用功最多。但是年龄越长,却越喜欢庄子。研究《论语》像工作,读庄子却像生活。工作用脑,生活用心。

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把中国文化说得一文不值,注《通鉴》有如骂街,骂君、骂臣、骂史官、骂文化,酣畅淋漓。后来就觉得这家伙太极端了,嗤之以鼻。没想到,这几年再回想柏杨,竟然颇为怀念。

按照柏杨的说法,中国文化就好比一口酱缸,把所有人都染成污浊的颜色。然而这酱缸却没有司马光来砸,把一切的人,染了又染。

历史上有首曲子,叫《墨子悲丝》,就说一段丝,身不由己被染了,墨子想到人,那么纯粹的人,就被社会染了,悲从中来,不禁落泪。千百年后有韩寒的《杯中窥人》,遥相呼应。这些都是窥破了中国文化一面的人。

如今,这种酱缸文化,又有进化,因为它打起了漩涡——卷了起来。

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化,一言以蔽之,曰“上车文化”。简单来说,凡是没上车的,挤破了头要抢座位;凡是上了车的,关紧车门保座位。一部《资治通鉴》,歪歪斜斜两个字——“上车”。当然,一开始这车是座多人少,上车的姿态还算优雅。但凡一个朝代享了几十年太平,就开始座少人多,上车的姿态就开始难看起来。

庄子的高明

只有人生真正到了一定的水准,才能领悟到一群人追公交的悲哀与荒谬。而生活中,不仅有追公交者,还有穿着戏服、带着微笑、迈着舞步追公交的,以期追的好看、追的出众、追的优异,这就叫内卷。 这时候我就明白庄子的价值了,他为疲于追赶的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恕不奉陪,我不跟你们玩了,我给你来个“曳尾涂中”,腿儿着——这就叫隐。

诚如北大钱理群教授所言,年轻人,你要学会自己玩。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今天的隐。

这种归隐文化在其他文化中是否存在我不知道,但在中国,这无异于拨云见日,破波斩浪。他告诉我们,在一个内卷复内卷的文化环境中,除了带头卷和跟着卷,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不卷。而且经由千百年的文化人的努力,这种哲学居然堂而皇之成为了高雅文化,使人践行起来也颇为坦荡,少有顾虑。

我最喜欢庄子的散木寓言,就是一棵树,拒绝成为栋梁之才,长得歪七八扭,因而得以保全,没有被砍掉。他让我重新思考了我们为何而活。没有任何的卷,值得我们卷进去。张朝阳说,太努力了伤身。此言得之。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躺平,主张颓废,我主张追寻真正的意义,以获得人生的充实感。只有拒绝卷,才能抽身做点有意义的事。毕竟,卷着卷着,一生就没了。

我中学的时候,觉得陶渊明太能苟了,他怎么不以天下为己任呢?我现在却非常佩服他,佩服他拒绝“酱缸”、拒绝内卷的勇气。今天,有人要你为五斗米折腰,明天就是四斗米,后天就是三斗米……所以,诸如庄子、严陵、陶潜这一类人,他不仅高明,还特别勇猛。要么陶渊明说自己“猛志固常在”呢?当然,隐有两种,一种是身隐,一种是心隐。身隐就是干干净净全身而退,去过逍遥自在的生活,眼不见心不烦;心隐就是卖身不卖心,眼虽见,心不烦。——这都得修炼。

我一直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读点思想性、哲学性的作品,这当然没什么实用性价值,但却能给人智慧。今天,庄子给我们的智慧就是,如何在别人卷的时候,自己怡然自得的不卷。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锵锵闲谈,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6月8日 10:00:29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庄子: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舍就是得 国学

庄子: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舍就是得

这些年来,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对于自我的探索。在此也声明一下,我是典型的INTP性格。虽然,不是太局限于这些框框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的确反映了我的性格。 一、少就是多 我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三分钟...
今天跟大家唠唠读古文的一点感触 国学

今天跟大家唠唠读古文的一点感触

开始之前,再次向阿悠表示诚挚的谢意,如果没有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催更,也许这篇推文面世的时间还要更久一些。 不久前我读完了《古文观止》——当然是节选的——突然感觉没啥好说的,无论是对经典的解读也好,...
地理方位与运气的关系 国学

地理方位与运气的关系

从我的角度看,如何选择居住的房子? 此篇文章旨在向人解释居住方位与人的思想关系,以便于我不用每次都向人去解释。 看过一篇文章,这样解释风水。一条磁铁,是分南极和北极的。当我们把一个磁铁切成两段以后就自...
我离文言自由还有十万八千里 国学

我离文言自由还有十万八千里

我曾经以为自己还有点文学素养,能读《史记》,也能读点杂文,《唐诗三百首》系列一读也能懂,解读《葆璞堂诗集》中《忆诗五首》第二首和第三首时,每个字都认识,一句话都不明白,基本上是一词一卡的地步。 很多词...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