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帛书七十二禁方》

来源:公众号 这个东西评论

偶然从网上获得《帛书七十二禁方》,组方思路很严谨,而且和《伤寒论》的理法有类似的地方,对于药理也有一些启发。做了一些自己和病人的尝试,发现它确有很多不传之秘,如果脏腑辨证准确,有很好的疗效。

以下仅对脏腑的温凉补泻进行了图形化展示,其他奇经八脉的治法可参看原书,按照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脾的排布,每个方位左为阳腑右为阴脏。每个脏腑又分上补下泻左温右凉,中间为引经药,包含上引中引下引。采用色彩表明同一药物在不同脏腑出现。

小考《帛书七十二禁方》-图片1

这种温凉补泻的思路可在《龚延贤医学全书》(明代王府大医)和《东医宝鉴》有载。而此禁方更精炼。此外笔者还用方剂识别工具,对历代存在的方剂组合进行检索,以下标红的是未曾有过的组合,发现我们中医界现在常用的方剂仅存于脾胃肝胆的部分多,其他的组合很少。

小考《帛书七十二禁方》-图片2

其应用如果仅是脏腑的排列组合,就可以产生上万种用法,中医上有个补泻同用或者寒热同用的思路,教科书并没有很好的解释。从禁方的思路就有可能化解这个难题,因为寒热针对不同脏腑时就可以同用了。比如上热下寒的病,一般泻心温肾就有可能对应治疗。

写作《思考中医》的刘力红的师父李阳波,曾经使用寒热温凉来探讨《伤寒论》的组方思路,但是笔者看了觉得还是有所欠缺,而这个欠缺的内容便是补泻二法,古籍《华佗中藏经》也提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可以把《伤寒论》的方子放到这个框架下考察,比如半夏泻心汤,含有泻心的黄连和温胃的半夏,凉肺的黄芩,温脾的干姜,补肺的人参。说明在《伤寒论》的时代,有其结构明确的一套药理学。

笔者医学知识有限,在此仅做胡乱的探讨,有志者自可以更深入研究。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微信:1715524655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公众号:秘术网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公众号已复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这个东西, 小古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6月8日 09:47:21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膏药方抄本》 中医

《膏药方抄本》

《膏药方抄本》,共37页。 内容包括:神授七真灵验膏,信香十方青金膏,彰德赵府秘传膏药,千挫膏,大黄膏,千搥膏,劫聚膏,臁疮膏,枯瘤琥珀膏,白玉膏,玉红膏,太乙膏,应验隔纸膏,火龙膏,追风透骨膏,神效...
《外科活人定本》,龚居中 中医

《外科活人定本》,龚居中

《外科活人定本》,龚居中,共395页。 卷一为调治心法、秘传口诀,有关痈疽治疗,主张“初觉则以热发毒,既觉则排脓定痛”,卷二至三列述疮疡诸证,卷四为外伤、虫兽伤、中毒等。  
《祖国医学经验交流》1、2册 中医

《祖国医学经验交流》1、2册

《祖国医学经验交流》两册,第一册(46页),第二册(54页),四川省温江专区文教卫生局编。 内容包括:第一册(血吸虫、痞塊、肝硬化、腹水、疟疾、家传疟疾外用方、虚劳咳嗽、老年哮喘咳嗽、半身不遂、中风、...
《汉药成方辑要》 中医

《汉药成方辑要》

《汉药成方辑要》,1935年郭浡然编辑,共202页。载方二百余首,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证十二种,每症均以丸、散、膏、丹分部,卷尾补附药酒九首,而汤剂限于体例未载,每方均标明出处、主治、组成、剂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