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普通人的夏至开运养生法!

来源:麦玲玲评论
开运提示:

夏至属火旺季节,不妨以适量的水平衡。五行之中黑色属水,而水为财,故夏至当日可于该年的财位摆放黑碧玺、黑曜石等,有助提升人缘,并增旺偏财运。

古籍有云:「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阳历六月二十二日前后为夏至,象征「酷热盛暑,阳气旺盛」,而本年的夏至则为2020年则为6月21日。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夏至早在春秋时代已确立。「夏至」又叫「夏节」、「夏至节」,「至」有极的意思,「夏至」就代表阳气到了极致。由于古人用土圭量日影,而「夏至」这一天的日影最短,即一年中黑夜最短、白昼最长,故被称为「夏至」。在古代传统习俗中,夏至跟冬至的重要性相同,而自周代起更有祭神仪式,藉以驱除瘟疫及饥饿。

夏至三候为「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古人认为糜与鹿是同类动物,但糜属阴、鹿属阳,夏至时节正是鹿角开始脱落之时。二候时雄性的蝉因为感应到夏天来了,于是在树上鼓翼鸣叫。至于三候的「半夏」则是一种中草药,在夏至时节开始生出幼苗。

适合普通人的夏至开运养生法!

说到夏至的习俗,古时常提及「夏九九」之说法。「夏九九」与「冬九九」相对应,是由夏至当天为作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头九天为一九、之后九天为二九,如此类推,直至九九总共八十一天,代表夏天终结。而夏至当中的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日子,与冬至时的「冬九九」形成反比。

此外,古人也将夏至到小暑的十五天,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及末时(后七天)。农民最忌时中或时末打雷下雨,因为这些雷雨大多是霉雨,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过了这十五天就是炎炎盛夏,农作物开始需要水分,故农家都祈望末时之后老天才下及时雨。

民间亦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这跟古代农业社会的作息有关。因为夏至时刚好是新麦收成的季节,故民间会制成不同面食,而夏至当天就有「吃夏面」的传统。南方人习惯吃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及麻油凉拌面等,北方则主要以打卤面及炸酱面为主。

适合普通人的夏至开运养生法!

中医有「冬病夏治」之说,即在「三伏天」天进行天灸。「伏」是指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在地下,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之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则为末伏。一年之中,「三伏天」就是最热最多雨的日子,故在这三天进行针灸,利用炎夏的阳热为虚寒体质人士进行扶阳,达到治病效果。

大家也要注意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人体排汗量多,容易有头昏脑胀、心悸口乾的现象。而夏季于五行当中属火,火对应心脏,故饮食养生应以护心为主,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香菜、伏苓、莴笋等,有助降燥祛湿,清热解暑。另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大多胃口欠佳,亦因为出汗太多而令体内的盐份流失,故亦可多吃味酸的食物,如葡萄、番茄、乌梅、柠檬、凤梨、山楂、苹果等,有生津止渴及促进食慾的作用;烹调时亦可于食物中加入适量的醋,有助于炎夏生津解渴、开胃健脾。

除了饮食养生,夏至亦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故古人亦会顺应天时,以晚睡早起为原则。不过古人的晚睡早起与现代人的准则不同,晚是指晚上十时至十一时就寝,早则是清晨五时三十分至六时三十分起床,与现代人的晚及早差异较大。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麦玲玲, 整理 发表于 2020年6月6日 17:11:07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意义 民俗

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意义

人这一生难免要去面对一些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就是你平时不愿意去想,去思考,但是有逃脱不了的问题。就比如说,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有的人从小就开始想,人家觉得他...
莫让在意增烦恼 民俗

莫让在意增烦恼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往往在意的东西越多,遇到的麻烦就会越多。而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反倒一点麻烦都没有。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意得越多,意味着一个人对事物的关注和执...
破相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渡劫 民俗

破相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渡劫

破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的肉身受到了破坏,看上去有了伤痕或残缺,比如,脸上不小心划了刀疤,或者出现意外,指头截掉了;一种是我们的面相和气质发生了大的改变,这种叫“破大相”。 首先,我们来说肉体和脸颊...
故乡的老井 民俗

故乡的老井

我的故乡老村有一口老井,可惜没有留下来,在十几年前被填埋了,井台也不见了踪影。它和乡村的许多老物件一样,不知何时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许多人仍然对它们有着深刻、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 那...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