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前的五十年

评论

崇祯为什么吊死在景山的歪脖树上?

清军入关,亡国了呗!

我一直有这样错误的印象。事实是崇祯因为李自成攻入北京城而自杀。清军入关则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了。

那入关的是皇太极吗?

不是。皇太极已于一年前去世,此时的清朝皇帝是6周岁的福临。

我读历史比较少,这两年才慢慢有了些兴趣,仔细想想,认真读过的历史书可能只有一本《万历十五年》。

《入关》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军侵朝,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向明朝请求出兵援助写起,到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在北京二次登基为止。

之所以从日军侵朝说起,是因为辽东明军援朝导致辽东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这成为努尔哈赤壮大建州女真的一个契机。从四旗到八旗,努尔哈赤的军队达到6万人之多;对内,努尔哈赤囚禁弟弟,处死长子,集中权力;对外,联姻蒙古,形成事实上的“满蒙一体”。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国。两年后,“七大恨”讨明檄文一出,战争拉开帷幕。后金首战告捷,李永芳投降,抚顺失守,又取铁岭,再下辽沈。直到袁崇焕固守宁远,努尔哈赤首尝败仗。皇太极继任后,在宁锦之战再次吃亏,由于宁锦防线过于坚固,而毛文龙被袁崇焕诛杀,不再有后顾之忧,皇太极便借道蒙古从喜峰口突破长城直接杀到京师城下。关内之行,皇太极截获红夷大炮,建立自己的炮兵部队,反间计陷害了袁崇焕,大凌河之战大败祖大寿,而孙承宗引咎辞职,宁锦防线无人可守。而这时山东又发生了吴桥兵变,孔有德等掌握火器技术的大将全都叛逃皇太极。至此,皇太极的军事力量拥有了绝对的优势。接下来就是李自成农民军起义攻陷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一路向南追杀李自成,顺治在北京二次登基,成为清朝关内的第一位皇帝。

清军入关前的五十年

这本书一开始进入有些困难,读起来兴味不浓。一直读到熊廷弼传首九边、袁崇焕出场,历史顿时变得鲜活起来。读到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字里行间更是感受到作者写作的激情。读到祖大寿诈降后金又返回大明,才意识到作者为什么前面一直在写辽东军工集团对明朝皇权的若即若离。

辽东军事的组织形式是寓兵于农的卫所制,即家丁制度,以李成梁为代表的辽东军工集团内部黏性、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辽人与中央的关系若即若离,在民族构成上虽以汉人为主体,但由于女真、蒙古等各族人口的迁入,实际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混合群体,逐渐塑造出独特鲜明的边疆军事社会和尚武刚毅的社会文化,形成“我东人”地方群体意识。从或曾收养努尔哈赤的李成梁到两次降皇太极的祖大寿,他们与战争中惨烈牺牲的关内将领不同,辽人在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上有更多的灰色空间。从刘兴祚的前降金后通明可以看出,辽人心理归依何方与政权对待辽东的态度有关,努尔哈赤攻取辽沈之后,“女真优先”的民族政策,强硬zhen压辽人,让辽人的心理天平又偏向了另一侧。皇太极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采取对辽人汉官怀柔的新辽东政策。本来明朝对于辽人就有猜忌,袁崇焕担上后金奸细罪名、大凌河之战祖家将降辽之后,内地社会疑辽、排辽情绪更甚。

这本书虽然名为入关,但主体是写入关之前的。而入关之前在辽东战场上的胜败,关键在于后金(满清)与明谁才能争取到土著——“辽人”。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边缘人”成为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主体。

历史的更迭少不了悲剧人物,而最大的看点就是那些守边大将,从杨镐、熊廷弼、袁应泰、孙承宗到袁崇焕。悲剧就是边将这个角色的宿命:边将力量不强,打不了胜仗,皇帝怪罪,自然成为兵败的牺牲品;边将力量强大,打了胜仗,皇帝忌惮,“狡兔死,走狗烹”。他们不得不重视与中枢的关系,从萨尔浒之战到松锦之战,中枢每次都以财政支撑不力、军费短缺的理由催战,袁崇焕也是为了安抚皇上,夸下海口“五年平辽”。但即便政局如此艰难,他们还要内豆。熊廷弼和王化贞意见不合,王化贞军事失利,熊廷弼直接退守山海关,把关外城市拱手相让,落得传首九边的下场;袁崇焕也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以督军之名请出尚方宝剑,在东江军众将官面前斩杀毛文龙,袁崇焕被判处凌迟时,这就是他的一条罪证。

提到皇太极终其一生也没能入关,人们就在讨论皇太极是否生前从未有过入主中原的想法。松锦之战后,明清战力悬殊的情况下,皇太极却主张议和,而开出的条件也并不过分,只是希望能与明朝皇帝不再有君臣之属,而是平起平坐。书中写到,皇太极并未受大一统观念的过度影响。而我看来,这一点或许并不成为问题。更何况前面书中也写到皇太极与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低姿态引起八旗贵族的不悦,皇太极反问:“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数十年,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攻取中原。”“我们在中原就像瞎眼的行人,两眼一抹黑,现在终于有了洪承畴这样的向导,我能不高兴吗?”我认为皇太极之所以没有打入关内取而代之,只是时机并不成熟。

明亡有很多原因,明朝是一天天衰落的,建州女真也是一天天强大起来的,这一过程断断续续进行了50多年,历史就是在这样的缓慢演进中时而发生着剧变。我们在行进之中的历史长河里如此渺小,不一定能等来入关的那一时刻。

公众号:小便文学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0月3日 21:06:25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