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就一定要废除张居正的改革之法呢

评论

有明一代,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一定要感谢两个人,一位是于谦,一位就是张居正。这两位真的是正儿八经的在为明朝续命。但是历史总是伤感的,这两位为明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柱石,下场都不是太好。

万历皇帝为什么就一定要废除张居正的改革之法呢

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是老师,更像一个“严父”。万历登基的时候年龄还小,于是教导职责和辅国之责就都压在张居正一人肩膀上。18岁后,万历亲政,老张准备告老还乡来着,但是这个时候的万历还不愿意老张离开。不是皇帝对老张有多留恋,而是因为刚刚亲政很多事情万历并不能处理的来。

于是,老张只得再发挥余热几年,但是最终还是累死在任上。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万历皇帝确实给予老张极尽哀荣,但是没过几天,随着御史言官的不断弹劾。万历开始对张居正的家人、下属动刀子了。

那么为什么曾经的老师外加“严父”角色的张居正让万历皇帝如此痛恨呢。其实我们还是从张居正改革本身说起。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宣宗朱瞻基曾经评论于谦,说于谦将来没有好下场的原因是,于谦忠的是国家,而非老朱家。

虽然老张并不一定适合这句评价,但是他的改革确实真的是为了这个国家。因此导致改革中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他一个人身上。

有时候啊,职场中很多事,我们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儿斜,一心为公,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没有私心。

针对明朝官僚贪污腐化、行政效率低等问题,实施了“考成法”“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大概意思就是各级官员都要有考核指标,如果完不成就要挪位子了。与此同时也开始精简机构,裁减冗官。想想看,那些昏官和冗官是不是都恨张居正。

《显微镜下的大明》就发生在张居正改革初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桥段就是要清丈土地,为什么?因为张居正要推广“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地方官无法作弊了,那么就会把怨气集中在老张一人身上。

还有一些可能是万历皇帝夹杂着个人一点私怨。

纵观古代,改革家其实不少,也有人亡政熄的。但是明智如秦惠王嬴驷,虽然杀了商鞅,但是商鞅变法的改革政策却一直延续了下去,因为这样的变法真的对国家有利。

至于明朝,呜呼哀哉!

公众号:菜头的小手记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8月5日 22:02:14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史上最好的父亲朱元璋:人世的三个幻象 历史

史上最好的父亲朱元璋:人世的三个幻象

今年笔者看到了这里,所以时常提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无穷变化的小宇宙,不断生灭变化。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事,它都有各种真理的呈现,只是你应缘对接到了哪个点? 昨天看到了三个点:拯救,吵架...
霍光与曹操:相似的位置,不同的结局 历史

霍光与曹操:相似的位置,不同的结局

1、古史认为霍光是忠臣楷模 《资治通鉴·齐纪第七》: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病重将死,临死前对他最信任的弟弟拓跋勰(xié)说:“我这次要不行了,南齐依然未曾征服。太子年纪小...
看看刘统勋兄弟娶了谁家的女儿 历史

看看刘统勋兄弟娶了谁家的女儿

以东阁大学士刘统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为代表的清爱堂刘家,累世从宦,名人辈出。清爱堂刘家能成为著名的世家望族,门当户对的婚姻往来其实是重要成因之一,从刘统勋兄弟婚姻,我们也会找到答案。 刘统勋父刘棨,共...
老皇帝为啥总选并不聪明的那个当太子? 历史

老皇帝为啥总选并不聪明的那个当太子?

你我常人,很难理解历史中的一个现象:在太平时代,登基的那个新皇帝,在他的兄弟们中,往往并不是最杰出的那个人,甚至很平庸。 那老皇帝与宰相们是傻子吗?为什么不立最贤能的那个皇子当太子去接班? 1、 看《...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