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年四季都有。人们最熟悉的,有“春雨贵如油”之类,但,其他季节的雨,也不遑多让。例如,我们从很多人的名字就能以管窥豹:夏雨,秋雨,冬雨。这说明,无论哪个季节的雨,都给人很深的印象。
雨,对于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古代,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而雨,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的,但凡农业,都需要水。虽然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例如著名的都江堰,它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建造的,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水利工程的辐射范围终究有限,而且,并不是哪个地区都有水利工程,或者都适合修建水利工程。因此,在古代,雨,对于农业至关重要。
于是,求雨,这个古老的词汇,贯穿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很多跟求雨有关的典故流传了下来。当然,跟随这些典故的,往往含有愚昧和血腥。
有的地方向龙王求雨,有的地方向河神求雨……求雨的对象多种多样。但无论向谁求雨,都一般要献祭。
献祭一些牛羊之类的牺牲还好,有的地方,甚至要献祭活人——要么是孩子,要么是年轻女性。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就是邺地愚昧的百姓,献祭年轻的姑娘,美其名曰“给河神娶妻”,祈求雨水充足。《西游记》里,陈家庄每年都要给鲤鱼精献祭一对童男童女,为的也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当然,也有比较轻松的求雨故事,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经车迟国,孙悟空和虎力、鹿力和羊力大仙斗法,其中求雨的情节即是如此。
既然农业社会对雨是如此的渴求,于是,与之相对的,旱灾就是人们最深恶痛绝的灾害。因为这意味着粮食绝收,意味着挨饿,意味着在农业社会对农业的严重破坏。
旱,《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不雨也。”简单明了,不下雨就是旱。而“旱”字本身也值得玩味:《说文》说它“从日干声”,意思很明显,“干”是表示读音,而“日”才是“旱”这个字表示的重点。
是的,长时间不下雨,大地被日头炙烤,甚至出现龟裂,自然就产生了旱灾。
或许有人会想,上面是“日”,下面是“干”,形象地表示出了旱灾的景象:天上是火热的太阳,下面的大地被晒得太干。
其实,“干”现在是一个简体字,但是,繁体字本来就有“干”字。例如我们很熟悉的“化干戈为玉帛”,这里的“干”就是指盾牌;再如“天干地支”,也是从古到今一直写作“干”。
但是,“干”表示没水分或者水分很少,例如衣服干了、干旱等,在古代写作“乾”。
当然,历史是发展的,汉字也是,而今我们用“上日下干”的方式去理解“旱”,意思上完全符合逻辑,其实也无可厚非。
也正因为雨的重要性,让人们无比讨厌旱灾,所以,远古时期就流传着造成旱灾的怪物的传说。民间称它为魃(bá)。《说文解字》就说:“魃,旱鬼也。”
而《神异经》描述魃的形象:身长二三尺,袒露着身子,眼睛长在头顶,行走如风,“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
《子不语》则描述魃:形似猿猴,披头散发,一条腿走路。
不管这个怪物被描述成什么外形,总之,它出现会发生旱灾,是毋庸置疑的。
而到了明清时期,僵尸就是旱魃的观念非常流行。例如民间认为,人死后一百天内,有可能变成旱魃。它们尸体不腐,坟边不长草,坟头渗水——因为它们会在夜里往坟里挑水。
也正因为这样的观念,即使朝廷明令禁止,遇到干旱,为了能让老天下雨,民间仍旧会把新坟掘开,把尸体拖出来肢解,名为“打旱骨桩”,甚至还会焚烧尸体,名为“焚旱魃”。
是的,有多期望雨,就有多痛恨旱。
但是,再好的事物,过量了就又两说了。所谓“好雨知时节”,人民期望下雨的时候就下,这是所谓“好雨”,但,自然也有“坏雨”——不该下的时候下,该停的时候不停。
于是,雨造成的山洪暴发、泥石流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的确,在古代农业社会,雨,可以惠农,但同时也有可能伤农。就好像农田,有了雨的滋润,庄稼长得繁茂;但一旦出现大雨不停的情况,就有可能冲毁庄稼、冲垮农田。
雨,《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水从云下也。”意思很直白,甚至很“科学”:老话常说“天要下雨”,其实,应该是“云要下雨”。
我们看一下“雨”的小篆:
这和我们的现代汉字基本没什么区别。《说文》分析这个字的结构时说:最上面的“一”象征天,“冂”象征云,而剩下的部分,也就是“一竖加两边各两个点”,象征的是水从云间落下来。
是的,“雨”从造字之初,指的就是雨这种自然现象。当然,它同时也是个动词,例如那首汉乐府《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它因为曾经万人空巷的一部古装爱情电视剧,而为人所熟知。
其中的“夏雨雪”,并不是“夏天下雨又下雪”,在这里,“雨”是一个动词,读作yù,意思是落下,因此,“夏雨雪”,就是“夏天下雪”。
最后,说一下某流行音乐男歌手,因为他举办演唱会经常遇到下雨的情况,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雨神”。甚至有网友信誓旦旦地说:“仅仅拜他的照片求雨就管用。”
当然,对此,我们更多的是从娱乐放松的角度去看待,自然不会当真。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知道“雨神”意味着什么。而这,恰恰再次证明,雨,在历史上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公众号:舒涵说国学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