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评论

火锅,有着悠久的历史。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关于它的起源,有着两种解释:有人说火锅起源于战国时期,以陶罐为锅;也有人说火锅始于汉代,而“斗”即指火锅。之所以没有人说火锅起源于两汉三国时期之后,是因为在西汉贵族的墓中出土了火锅的实物。可见,火锅在中国至少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海昏侯墓出土的火锅实物

据《魏书》记载,三国时期以铜为锅,一些王公贵族们通过铜锅涮煮各种肉食,但那时的吃法还比较单调。随着其吃法的发展,到了宋朝,火锅的吃法已然变得丰富多彩,且其受众面也开始扩展到了民间,在冬天尤其流行。元朝时期,火锅的热度不降反增,蒙古人似乎也爱上了这种吃法。而明清时期,火锅则成了宫廷美食,皇帝们一般都是将一些野味煮进去。民间也会将一些野菜加上少量的肉类做成火锅。可以说上至皇帝,中至官吏,下至百姓,都对其赞不绝口。民国初期,火锅风靡全国,尤其是川渝地区和北方地区,且形成了多种不同且成体系的风格。再回到当今社会,不用说,火锅已经被传播到了其他各个国家,世界闻名。有时,为了吃到一次满意的火锅,排队几小时也在所不辞。这种事也更不必多说。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铜火锅

在古代,火锅也曾被用来当作一种酷刑。解释的话长话短说,就是把人煮了(极个别变态会把受刑人吃掉,他们很享受这种感觉)。这种酷刑起源于战国,很多有名的历史人物也曾施行过这种刑罚。秦始皇就曾威胁过要把茅焦煮了,项羽也曾把在背后非议他的人“烹之”……这一酷刑于永乐时期被废止,按照朱棣的原话就是“朕不忍之”,但可千万不要认为朱棣是个仁君,他自己也煮过人(铁弦)——的耳朵,还勒令铁弦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吃掉;他还株了方孝孺的十族(在九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当事人的朋友和学生)。额……好像有点偏题了,点到为止。

火锅也分为南派和北派,就如同江湖中的门派一般。南派火锅主打“麻”与“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重庆火锅。其实不只是重庆,四川地区的火锅也是主打这种风格;北派火锅则相对清淡,北京涮羊肉就是北派火锅的代表,没错,涮羊肉也是火锅的一种。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火锅与皇帝和文人之间也有着不小的“过节”。

明朝时期,杨慎(状元,“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写出来的)小时候和他父亲杨廷和(四朝老臣,内阁首辅),一起参加皇帝设的酒宴,而酒宴上摆着涮羊肉似的火锅。在以前,烧火都是用得木炭。于是皇帝便出了一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并让大臣们对出下联,大臣们却抓耳挠腮,迟迟想不出下联。就在尴尬之时,杨慎悄悄地对杨延和给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杨延和便把其对念给皇帝听,皇帝听了非常满意,便赏赐了一瓶御酒。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忽必烈也曾与火锅有一段缘分。众所周知,忽必烈与成吉思汗一样,都是马背上的皇帝。一次,大军行进匆匆,忽必烈却突然感到非常饥饿。但身为皇帝,单纯的充饥是不够的,还要满足味蕾的享受。身为一个蒙古人,忽必烈非常喜欢吃羊肉。于是,他的厨师便将羊肉切成薄片,并放在开水中涮开,并蘸上调料供忽必烈享用。忽必烈对此赞不绝口……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种吃法很眼熟?没错,这就是涮羊肉的起源。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乾隆皇帝亦非常喜爱火锅。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离不开火锅。据记载,在乾隆退位的时候,摆下了“千叟宴”,而宴上的火锅种类居然达到了上千种!应邀品尝的文武百官有五千余人。这,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火锅起源的一些知识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今天的内容主要是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所以内容相对比较分散,希望大家理解。

作者:杨毅持 公众号:你未听说的历史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2月7日 20:24:01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