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中,古人的“事死如生”

早在商代,就有人殉的制度。在周代,一方面还会让有身份地位的人殉葬;另一方面也开始改以“俑”来代替。俑有木俑、陶俑等。孔子曾经反对用俑,《孟子》“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从商代到战国,高级贵族会把生前使用的车马等器物带到墓里去。其他随葬的物品更是多方面的,包括青铜制的饮食器、兵器、乐器等,玉制、骨制的装饰品以及其他生活器物。越是级别高的贵族,随葬品就越多越精美。后世出现一些专为随葬而做的“冥器”(字面意思就是随葬品)。如汉代,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被仿制成陶土模型随葬,“冥器”的象征性就更加明显了。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1980年出土;

一号铜马车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

二号铜马车通长317厘米,高106厘米。

这些随葬品,特别是将日常生活所用器物及君主生前的臣子嫔妃随葬,体现的是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注意噢,不是“视死如生”。读起来很像,但完全是两码事。如《荀子》:“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个“事”,是“侍奉”的意思。“大象”不是现在一般人知道的“大象”哟。如《老子》:“执大象,天下往。”不是说“骑着大象到处跑”,“象”指的“形象”、“现象”等

古文里常见到“棺、椁”,“棺”是我们现在一般理解的棺,“椁”是外棺,椁是贵族阶层才能用并且用得起的。例如,周代最高级别的椁,叫做“黄肠题凑”,原本规定只有天子能使用,后来礼崩乐坏,诸侯也开始用了。跟我去过凤翔的同学,还记得一室一厅的豪华棺材吗?

《礼记》:“古也墓而不坟。”综合考古成果,商代和西周的墓都没有坟堆,战国开始流行在墓上筑起坟堆,主要是作为墓的标志,其次是为了增加盗墓的困难。发展到唐代,帝王陵墓是“凿山为陵”,有兴趣的可以去陕西爬爬乾陵什么的。

前面说到的丧葬礼仪,都是贵族阶层或富人的,庶民死了至多只能“稿葬”,甚至抛尸荒野也不罕见。

夫妻合葬也是葬礼中一直讲究的。《诗经》“死则同穴。”甚至曾经有考古发现“一椁两棺”的葬式。

墓碑是由下葬时穿引吊绳的木架子发展而来的,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公元前537年的,有人记得是什么样的吗?

作者:熊猫老师 公众号:予路一眸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微信:1715524655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公众号:秘术网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公众号已复制
 
  • 本文由 小古 发表于2022年11月29日 20:21:50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星宿图说》 国学

《星宿图说》

《星宿图说》,光绪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抄,共87个双面,174页,页面略有破损。 内容包括:五星伏见,五色之彗各有长短曲折应象,步天歌,岁天歌,二十八宿迭见南方午位,角木蛟,钓铃,心月狐,牛金牛,女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