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楚元王世家》,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是刘邦怎么封哥哥弟弟。刘邦哥儿四个,他行三。老大死得早,没留下名字,称刘伯。老二刘喜,封为代王。刘喜的儿子叫刘濞,首先发动叛乱那位。老四刘交,封为楚元王。
开篇突出一位人物,就是他大嫂。刘邦少年时,游手好闲。司马迁先生称之为“辟事”,辟就是逃避。
不务正业干什么?交了些三朋四友,一起玩够了就到大嫂家蹭饭吃。
大嫂烦他,有次到了吃饭点,故意拿木勺子在锅边刮得哗啦哗啦响。他那些兄弟一听,都刷锅了,赶紧走吧。
刘邦的脸上挂不住。进厨房一看,锅里有粥啊。估计就跟大嫂有些言语。即使不说,也一肚子不快活。这个仇就记下了。
等刘邦当了皇帝,别人都封,就不封大哥家的孩子。他爸爸不干哪,怎么能这样?就去找刘邦。刘邦说,我没忘,怪大嫂没个长者的样儿。
那也得封啊,就给封了一个侯。这个侯特别有意思,叫羹颉侯。羹颉,就是羹尽的意思。封归封,封得让你不一样。
刘邦就是个小心眼儿。
第二件事,交代在擒了楚王韩信韩大将军后,封他自己的小弟,也是他家老四刘交为楚王。他弟弟死了,弟弟的儿子,也就是刘邦的侄子接着干,侄子也死了,侄孙再顶上。
是不是在擒了韩信等人之后有过要求,“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所以,他的侄子、侄孙们就可以安稳作王了。那可是刘家基因,一棵藤上结的瓜,根深叶茂,根红苗正,没问题。
但问题就出了,侄孙王戊在位二十年后就和吴王刘濞一起造反,造反当然是失败了。失败之后,曾研究谁来接替,好像二哥那支就不封了,带头造反,太差。
第三件事,是讲刘邦中间那个儿子刘遂一脉。刘邦的中子叫刘友,刘友忧郁而死,他的儿子刘遂后来在吕禄被杀后立为赵王。刘遂在赵作王二十六年时,因被惩削封联系吴楚一起谋反。不仅自己谋反,而且联系匈奴里应外合。
谋反当然是失败了,失败之后就自杀了。匈奴人一看形势,就没有动。
第四件事,他们在谋反的过程中,都有人进行劝阻。
在楚王戊那里,他的国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阻,当然不听,不仅不听还把这两位给杀了。
在赵王刘遂那里,国相建德、内史王悍谏阻,当然也不听,不仅不听,还把这两位给烧死了。
作者司马迁为此一通议论,“国之将兴,必有祯样,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假如他们都听了谏阻,会有后面的身死国灭吗?
司马迁特别感慨,“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贤人虽在,也根本用不了啊!
进一步想,从老刘家的这些事情看,靠家族基因求稳坐,靠谱吗?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