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喜好节俭,统一后大幅削减朝廷开支,轻徭薄赋,进而形成开皇之治。
人口是评判古代盛世的主要标准。据唐《通典》,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全国共有户口三百九十九万户,灭陈后又得五十万户,而至隋炀帝大业年间(605)竟有八百九十万户,四千六百余万口,净增一倍有余。
短短二十年,这溢出的必然不是新生儿,他们从何而来?
在传统农业大国,每逢战乱、横征苛役、土地兼并等现象出现,农民就会离开家乡去寻找“桃花源”,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会出现在朝廷的人口普查名单中,导致全国人口骤降。
而人少税收就少,流民亦会落草为寇,百害无一利。
隋文帝治下人口的翻倍,正是得益于人们在利好政策下纷纷走出“桃花源”回到家乡,拿起锄头扑向田间,重新回到了朝廷丁口黄册中。
隋朝有多富裕?
开皇年间,全国粮食分储于官仓和义仓。官仓遍布黄河支岸,用来供养公职人员及支持战备。义仓设于民间,百姓按一定标准把吃不完的粮食捐出,荒年时救济灾民。据《文献通考》:“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所以隋炀帝可算是古今第一富二代。
按说,一个半世纪不用生产都能运转的政府,百姓不说歌舞升平也得安居乐业吧?而再看人口,隋炀帝继位时全国户数近九百万,而二十年后唐高祖再行普查时仅得两百万。
显然,那失去的七百万回到了“桃花源”,不愿为外人道也。
据太平歌词《秦琼观阵》:“那炀帝无道行事凶,弑父夺权理不公,欺娘戏妹把那纲常扔,多少忠良别了王驾,退归林下隐身形...”
仁寿四年(604),刚继位的炀帝打算围着洛阳开一圈壕沟,便把河南、山西几十万农民征调了来。
人们寻思,这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个皇帝不想做出一番业绩呢?咱为国为民也该出一份力。不久,炀帝改明年为大业元年,给他心中的事业定了调。
大业,也不知是标榜自己,还是激励他人?总之从未改元。
而当壕沟修完,大家却不能回家务农。
为避开关陇贵族的监视,炀帝干脆要在洛阳西郊修一座新都。在接下来十个月内,数以百万计的民夫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日以继夜,一个规模宏大的帝国东都得以迅速落成,几万富商也已迁徙就位。
而相比同期开凿的大运河,建新都却相形见绌了。
为控制工期,炀帝册封以好吃小孩闻名的麻叔谋为开河督护,后者带着五万军士,手持木棍日夜在工程沿岸巡逻。
隋代,运河挖到哪里就在哪里强征徭役,全国前前后后近四百万人参与劳动,死伤据说超百万。
仅六年,一条以洛阳为中心,西通长安,南抵杭州,北至北京,可谓将历代南北水系融会贯通的超级运河得以投入运营。
顺着河道,炀帝携嫔妃大臣开启了南巡之旅。
有说他是去选妃的,有说是去看昙花的...虽是野史,但炀帝的确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南方,最后也死于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些年,几千“水殿龙舟”首尾相接绵延二百余里,而最醒目的是那四层楼高的御船,岸上还有骑士伴行。
隋 游春图
炀帝曾下诏:“凡厥在位,譬诸股肱,若济巨川,义同舟楫。”意指臣民是朕的腿脚,朕若要过河,便是船桨。
据说,他喜欢在船上看“殿脚”拉纤,顺道再选个妃子。
顾名思义,殿脚是给御船拉纤的船工,当时共一千零捌拾人,男女各占一半,均裸体。
当御船经过浅水区,殿脚们就以三百六十人为一班,三班倒上去拉纤。遇到干涸地带,索性在地上撒满黄豆,再浇香油。
再据《大业拾遗记》:“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号为殿脚女。”每当女子拉纤,有姿色者随时会被叫停送上御船。
相传吴绛仙就是殿脚女,她令炀帝叹道:“人言秀色可餐,如绛仙者可疗饥也。”
“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廷就坐,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紿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驚歎。”
-《資治通鑒•隋紀》
携大量名器美女返回洛阳时,正值八方宾客来朝。
起初,薛道衡因写下《高祖文皇帝颂》获罪自尽,可见炀帝是个死要面子,连亲生父亲也容不下的人。那么对待外宾,他的虚荣心又会得到怎样的满足呢?
通西域后,各国富商被邀请来洛阳参观,为彰显大隋富强,炀帝令沿途郡县务必包吃包住,尽一切所能殷勤招待。
使团预计正月抵达,于是城内男女老少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没日没夜地演练歌舞,不想,这竟成了我国正月十五闹元宵传统习俗的滥觞。
街上,所有门脸换成了统一样式,连地摊都垫上了龙须草编的席子。
时值冬天,一朵朵用绸缎捏成的假花挂满树枝,放眼望去五彩缤纷。
只要外宾上街,无一不受到酒店老板的盛邀,吃完亦被告知:“我朝富裕,不收钱。”
不过也有人问:“路上怎么还有要饭的乞丐?既然能用丝绸作花,那些衣不遮体的穷人又怎么解释?”
在建东都,挖运河,修驰道,筑长城之后,那些暂未寻到“桃花源”的人们不幸接到了最为疯狂的任务。
按旧制,男子十七至四十五岁应无条件定期服役,而炀帝将其年限调至十五至五十岁之间。
所以在大业八年(612),他依然能从全国范围征得一百一十二万正规军,算上后勤约数百万,旌旗绵延千余里,《隋书》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两年前,炀帝就命人在东莱海口造舰,那些船匠因昼夜泡于水中下半身长满了蛆虫。再等运河修好,军需粮草就能快速运抵涿郡,水陆并进直取高句丽。
为何是高句丽?
不同于那些来洛朝贡的外宾,人家高句丽国王不愿派人前来,体会不到在隋朝宾至如归的感觉,有人就生了闷气。
其次,当初琉球国也不愿来朝,炀帝就派兵登岛屠杀,凯旋时在太庙献俘一万七千人,这个数字非常可观。
但对臣民,炀帝却下诏称高句丽国赋税繁重,遍地饿殍,隋师是“解倒悬于遐裔,问疾苦于遗黎”,即发动了一场以解放其百姓为目的正义之战。
不过铺垫这么多,渡过辽水的九支隋军全部败北,仅两千将士逃回。
当时,北方流行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所以隋人也并非全部战死,那损失的好几十万有的落草为寇,有的去了“桃花源”,总之不会出现在下一份丁口黄册中。
大业九年(613),炀帝召集敢死队二度出征,却因国内兵变回师。
次年再征全国之兵,多地已不能集合。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