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虽是秦国强大,征服六国的第一战略资源,然而,我们还要注意另外一个秦国强盛的现象。
如果我们用这种现象,去放大今日世界格局,今天的美国,就是2000多年前的秦国,两者人才吸纳战略高度契合,对我们的启发更大。
我们看到,秦国和美国都会招贤纳士,政策好待遇高,天下精英都愿意去。例如,本不是秦国本土的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等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精英人才,都是被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挖走的。反观今日世界的美国也是如此,为美国效力的诺贝尔奖得主三分之二都不是美国人,都是外国人,NBA俱乐部的顶尖球星来自全世界。
那么,为什么其它六国不但都受到秦国欺侮,六国又都对秦国鄙夷仇恨,但却挡不住自己国家的优质人才源源不断地“用脚投票”,从自己国家出走,千里迢迢地去投奔远在西域的秦国呢?
这与东方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其一,东方诸国自诩继承了周朝宗法观念和宗族制度,是文明国家。看不起西域野蛮缺乏文明的秦国。在用人上基本都是王族室亲或贵族出身的人,普通人尽管才情很高,也难找到上升通道(孔子就是这类既上不去又极力推崇这种文明的牺牲品。其前半生都在做这项工作)。其二,秦国确实是没有什么文明传统的野蛮国家,正因如此,它才没有包袱,宗法门第观念薄弱,创造出了只要觉得自己“有两下子”,就可以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和理想的人才政策和宽松环境。无论是哪国的卿客,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得到重用和丰厚的待遇,并得到制度保障,“裂土分茅分股”。(战国时代,唯有秦国有这种制度),可谓制度先进。从商鞅到吕不韦都得到这种政策或制度的巨大好处。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是这种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河南十万户,封文信侯。反观“佩六国相印”的苏秦,虽声名显赫,却没有得到一个国家的封地,只是“面子工程”的面子人物而已。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终归是人才的竞争力,建国初期,我们国家一穷二白,但很多优秀人才纷纷归国,为国效力,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公众号:漠南风情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