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忧那点事

评论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渐渐的,儒学之徒嚣张起来。到西汉末年,从上到下,不提儒学,已经没法立足了,而汉朝也开始宣称它是以孝立国了。篡汉的王莽,就是一个儒生,新朝就是以儒立国。

儒家之徒,父母死了,儿子要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这二十七个月,要结庐在父母的坟前,穿粗麻衣,不能喝酒,不能沾荤腥,不能碰女人。这一套,在东汉,已经很讲究了,大家比着守孝,写《三国志》的陈寿,在给父亲守孝之时,被人看见有女人给他洗脚,大为人诟病,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他在重病之中,但已经晚了。有些人,借此投机,人家守孝三年,他守十年,博得大孝之名,好去做官(后来被揭发,他在守孝期间生了好几个儿子)。

身为官员的,守孝三年,这期间就不能继续为官了。这在当时的法律术语上,叫做丁忧或者守制。一直到清朝,不管你是谁,只要在位期间父母翘了,马上就得麻溜上奏圣上,请求开缺,离开自己的官位,回家守制尽孝。

这样的事儿,对于官员,尤其是那些有实权的肥缺的官员,很是肉疼。当官当得好好的,冷不丁就不能干了,把一个好肥缺交给别人,谁知道三年之后,上面是个什么心情,自己的圣眷还能不能维持。也真的有人一旦守制回家,就从此一蹶不振。

能不能不丁忧守制?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你的圣眷足够的大,可以由上头出面,不许你丁忧守制,这就叫做夺情。都说忠孝不能两全吗?上头以效忠的名义,夺了你的亲情,你不得不从。当然,被夺的人,都心甘情愿,乐不得呢。尽管如此,官场上一定会骂声一片。骂的人倒未见得都是丁忧守制的拥护者,很多人实际上是嫉妒,凭啥我们都得丁忧,你却不用?明朝的张居正,就来过这么一回,夺情之后,朝议汹汹,他顶住压力,就是不走,但到了他死后,万历也不再喜欢这个人了,这个事儿,就成了他的一大罪状。

丁忧守制这事儿,到清末新政时期,竟然悄无声息地就不再施行了。袁世凯不再丁忧,还勉强可以说是皇帝批的,但梁士诒和许秉琦也不丁忧,就成为一种惯例,爹娘老子死了,做儿子的,只要戴上孝,继续上班就是,没人管了。

新政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制度,而且连西方的风俗也要学,剪辫子和放小脚,官员们还没有顾得过来,先把自己痛恨的丁忧给革了,大家解放,不亦快哉!

丁忧那点事

公众号:百家鸣放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10日 20:37:59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为什么老物件不要放在卧室里? 民俗

为什么老物件不要放在卧室里?

俗话说:“人老成精,物老成怪。” 物件老了以后,会跟随周围的环境积聚很多能量,也会释放出能量去影响周围的其他众生,如果它们获得善知识的加持,还能在你身边起到正向的作用,如果它们受到邪恶的感召,你长时间...
有本事与圣人蛋:情与道 民俗

有本事与圣人蛋:情与道

1、 交朋友,亲近关系中,我们常讲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比如你是个正直的人,在遇到的一众人中,你会明显更喜欢、亲近正直的人。 比如你是个一心追求成功的人,对正直的人就会没多大感觉,对能办事、有...
草薋和柴钩 民俗

草薋和柴钩

方言关键词: 草薋、拔草、柴钩、长年到头的、木叉、圆纠纠的 老家人不叫“草垛”,叫“草薋”。 这么一说,你也就知道什么是“草薋”了吧? 倒放一下时代的胶片,我们现在烧煤气,以前烧煤炭,再以前就是烧草了...
提升运气最有效的两个方法 民俗

提升运气最有效的两个方法

网上有很多关于命运的话题,例如关于,命是定数还是变数的讨论,各有道理,不好自证的话题,也就不做过多探讨。只说一下自己观点,自然可变,无时无刻。今天聊聊改运。 主要就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风水上的调整,更大...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