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忧那点事

评论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渐渐的,儒学之徒嚣张起来。到西汉末年,从上到下,不提儒学,已经没法立足了,而汉朝也开始宣称它是以孝立国了。篡汉的王莽,就是一个儒生,新朝就是以儒立国。

儒家之徒,父母死了,儿子要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这二十七个月,要结庐在父母的坟前,穿粗麻衣,不能喝酒,不能沾荤腥,不能碰女人。这一套,在东汉,已经很讲究了,大家比着守孝,写《三国志》的陈寿,在给父亲守孝之时,被人看见有女人给他洗脚,大为人诟病,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他在重病之中,但已经晚了。有些人,借此投机,人家守孝三年,他守十年,博得大孝之名,好去做官(后来被揭发,他在守孝期间生了好几个儿子)。

身为官员的,守孝三年,这期间就不能继续为官了。这在当时的法律术语上,叫做丁忧或者守制。一直到清朝,不管你是谁,只要在位期间父母翘了,马上就得麻溜上奏圣上,请求开缺,离开自己的官位,回家守制尽孝。

这样的事儿,对于官员,尤其是那些有实权的肥缺的官员,很是肉疼。当官当得好好的,冷不丁就不能干了,把一个好肥缺交给别人,谁知道三年之后,上面是个什么心情,自己的圣眷还能不能维持。也真的有人一旦守制回家,就从此一蹶不振。

能不能不丁忧守制?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你的圣眷足够的大,可以由上头出面,不许你丁忧守制,这就叫做夺情。都说忠孝不能两全吗?上头以效忠的名义,夺了你的亲情,你不得不从。当然,被夺的人,都心甘情愿,乐不得呢。尽管如此,官场上一定会骂声一片。骂的人倒未见得都是丁忧守制的拥护者,很多人实际上是嫉妒,凭啥我们都得丁忧,你却不用?明朝的张居正,就来过这么一回,夺情之后,朝议汹汹,他顶住压力,就是不走,但到了他死后,万历也不再喜欢这个人了,这个事儿,就成了他的一大罪状。

丁忧守制这事儿,到清末新政时期,竟然悄无声息地就不再施行了。袁世凯不再丁忧,还勉强可以说是皇帝批的,但梁士诒和许秉琦也不丁忧,就成为一种惯例,爹娘老子死了,做儿子的,只要戴上孝,继续上班就是,没人管了。

新政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制度,而且连西方的风俗也要学,剪辫子和放小脚,官员们还没有顾得过来,先把自己痛恨的丁忧给革了,大家解放,不亦快哉!

丁忧那点事

公众号:百家鸣放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10日 20:37:59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乡村消失的“说书人” 民俗

乡村消失的“说书人”

父亲讲到他小时候,每当吃过晚饭,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搬着小板凳,跑到村子中央,坐在人群的最前面,聚精会神地去听书。 说书人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说书人的故事总是能够让人们暂时忘记生活的艰辛,...
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意义 民俗

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意义

人这一生难免要去面对一些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就是你平时不愿意去想,去思考,但是有逃脱不了的问题。就比如说,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有的人从小就开始想,人家觉得他...
莫让在意增烦恼 民俗

莫让在意增烦恼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往往在意的东西越多,遇到的麻烦就会越多。而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反倒一点麻烦都没有。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意得越多,意味着一个人对事物的关注和执...
破相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渡劫 民俗

破相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渡劫

破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的肉身受到了破坏,看上去有了伤痕或残缺,比如,脸上不小心划了刀疤,或者出现意外,指头截掉了;一种是我们的面相和气质发生了大的改变,这种叫“破大相”。 首先,我们来说肉体和脸颊...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