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与火: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不是一味地膜拜香灰,而是将薪火相传。”

被这句话撼动。世世代代皆有人因着这样的念头,其一生被赋予了主题与使命。

传统的印象总是更多的被乡愿和市井流氓们霸占。他们无信仰,嗓门大,传统就成了主要的一项障眼法,使得真正智慧的声音难以觅寻。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传统有灰与火的形态,女人不能上坟的传统是灰,而火焰式的传统,流动且永恒,在每个人身上都迥异。

摒弃灰烬的传统,明明可以帮助每个人探究灵魂的最深处,发现生命的意义。

它是印星般的存在,非财官生出的印星,而是造物主赋予的,成为人的天赋与美德。

印星对做学问和艺术的人来说如此重要和迷人。

它象征着过去的留存,

象征着天地的母爱,以及与宇宙大荒相连后的无限可能。

而在世间流转了一圈之后,

在与财切磋,与官相生,与比劫立身,与食伤相照之后,

它又变成弥久的声名。

它从永恒中来,令人不惧死亡,令人归于永恒。

传统于我们,本是如此的影响。

灰与火: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我喜欢在童书,音乐与古老的语言里寻找传统,去到真正的远的地方,将火种寻到。于时间和地理的维度我愿意走得更远一点,因为每当发现世界文明主题的共通性,都会对我最熟稔的文化有所启迪,多年来形如死灰的东西就再度迸发出灼灼的火焰。

做文化的人永远要去了解更远古的时代,更遥远的国家——人们在一无所知之时就深受鼓舞的精神,真正的传统文明的意义。“那些让我们在寂静的自我时刻想要随着翩然起舞的东西,全世界都一样”

水瓶时代或许已经悄然来临,而我对“有活力的多文化未来”抱着欣然的态度。时代洪流不可避免,那么在此之前,我们该分清哪些文化是火,哪些文化是灰,由此不被世界文明淘汰。

只要思索,传统就一直有迹可循。例如一个人对玫瑰的喜爱,那不止是一种审美上的情有独钟:多层的花瓣形成无穷尽的富饶之美,与曼荼罗的哲学含义相近。当你喜爱玫瑰花的形态,实则是被由本源向外延伸的精神旅程所吸引。

如此这般,在传统文明中了解深层次的自我,终会走上人生的正向循环。

文气的人总是辩驳不过说教者,他们试图用言语和暴力使人心服口服。明明彻底无印,也未曾用印,却还要装作盗火者,这是最荒谬可笑的。

但是想象一下:他们临于节点,有一些突破认知的真实发现,天穹和历史也降临下幽默的巧合。但他们不敢表露,内心惶惶……

好了,写到这里,谢谢阅读!

公众号:司空情情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微信:1715524655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公众号:秘术网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公众号已复制
 
  • 本文由 小古 发表于2023年5月23日 20:13:24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星宿图说》 国学

《星宿图说》

《星宿图说》,光绪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抄,共87个双面,174页,页面略有破损。 内容包括:五星伏见,五色之彗各有长短曲折应象,步天歌,岁天歌,二十八宿迭见南方午位,角木蛟,钓铃,心月狐,牛金牛,女土...
《戊笈谈兵》光绪21年版 国学

《戊笈谈兵》光绪21年版

《戊笈谈兵》10卷8册,共1382页,清代徽州婺源人士,汪绂(号双池)著,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十二月,后学长按赵舒翘展如甫序,是一部关于中国清朝兵书精要图籍的汇辑和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