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聪明人,傻子,奴才

来源:公众号 润印评论

鲁迅《野草》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大致内容是说一个奴才向聪明人诉苦,他诉说了自己猪狗不如的生活。

聪明人听完就安慰奴才说:“你以后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但奴才听了聪明人的安慰之后,感觉到舒服不少,自己的痛苦也暂时得到减轻。

然而,没过几天,又是痛苦的受不了,于是又找人诉苦,这一次他找了一个傻子,他向傻子说:“主人对他非常差,给他住的房子脏乱不堪,连一个窗户都没有”。

那傻子一听就大怒说:“怎么可以没有窗户呢”,于是就冲到奴才家里正准备砸他的墙,砸出一个窗户来。

结果这个时候,奴才慌了,他大喊:“来人呐,有强盗来砸我们的屋子”。

这一喊就惊动了大家,一群奴才就冲出来赶走了砸墙的傻子。后来奴才的主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于是夸奖了奴才,奴才十分高兴。

对于这一则寓言故事,大家都解读为批判所谓聪明人的虚伪,同时哀叹奴才的奴性,并且是同情那位去帮忙,但被赶走的傻子。

鲁迅真的在赞扬那个傻子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拯救奴才最好的方法,恰恰是聪明人的方法,继续麻醉它,不拯救反而是最大的拯救。

这一说法是来自于日本的文学批评家,也是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在《何为近代》这篇文章当中,竹内好就对傻子和奴才这个预言进行了他的分析:

鲁迅:聪明人,傻子,奴才

竹内好的意思是,傻子也好聪明也好,他们都试图拯救奴才,但他们都不能在实际上改变主奴之间的关系。

所以就算经过他们帮忙之后,奴才还是奴才,主人也依旧是主人,所以拯不拯救奴才都没有意义,主奴关系依然非常牢固。

那么真正解除这种主奴关系的方法,按照竹内好对鲁迅的解读,不是拯救,而是把奴才唤醒,让他不再做梦,不做梦就代表要让他体会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状态。

这种梦醒的痛苦就是彻底的绝望,在彻底的绝望当中,奴隶就不再有任何期待,于是不再做梦,当奴隶不再做梦的时候,主奴关系就彻底瓦解。

这样,奴隶就终于获得了终极的解放。他不再是奴隶,而是成为自由人。

无论是批判还是接受,都是制造一种自我解脱的梦。

可以让自己绝望,绝望才是实现解放的第一步,我们的问题根源就在于:不愿意不做梦,不愿意接受绝望的现实,所以大多人会反对官宣的梦,但是与此同时,会接受民间的公知给灌输的另外一种梦。

无论任何梦,都一样,只要还在做别人许诺给自己的梦,那就永远只是看客,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属性。

俞敏洪说:在绝望当中寻找希望,而恰相反,应该在希望中寻找绝望。

成功,人类的老鼠药,很少有人能从中幸存。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润印,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8月24日 11:41:12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以《论语》见用印之道 国学

以《论语》见用印之道

如今的时代,大家虽然依然尊重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但是很多年轻人对《论语》的印象还是很刻板的,无非是些教条礼数,做人处事的道理。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左右对照自己,好像自己大部分都只能跟夫子嘴里的“小人”对上...
古典重建:为什么要读经典? 国学

古典重建:为什么要读经典?

我们试图还原古典当中一些基本的观念,诸如“兵”,“仁”,“礼”,“道”,“法”,“兼爱”,“非命”,“非攻”,以及建构这些观念的基石,流变和神隐在历史文化里面的观念的大厦,以此来探求古中国文化的深层结...
庄子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国学

庄子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一、关于庄子故里:宋人还是楚人? 1、庄子是宋人。 司马迁说,庄子是蒙人,曾经做过漆园小吏。 (1)庄子故里的蒙地,究竟在哪? 一般认为是在今河南商丘城东北的蒙县(今已撤县)。 商丘即春秋战国时代的宋...
族谱要问出处 国学

族谱要问出处

引言 族谱,是记录个人家庭、家族、乃至宗族的兴衰交替、发展变迁、以血统为基础的繁衍生息历史,但有些族谱记录得很简单,仅记录了祖宗姓名及少数祖宗相关的极少量信息。 老族谱很稀少,同时拥有多本老族谱的人更...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