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历史来到春秋时期,集中出现了“诸子百家”众多学说!到战国时期已形成“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为何此时会突然“爆发”形成诸子百家?很多人有疑问、从不同角度猜测成因。巧合是在同一时期的西方(公元前6至5世纪),古希腊也出现了伟大的哲学思想,所以有人揣测:是地球外的神秘力量有意赋予人类智慧。这当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臆想。
如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我们也能得出较“靠谱”的结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其所著《中国哲学史》的分析,被认为是较接近真相的说法:西周时期古代封建制度解体后,曾依附于国君、世袭职位的知识分子和学者流落民间、周游列国,他们一方面靠自身技艺谋生、私人授课,另一方面博采众长、发扬学术,就出现了更广流传的诸子百家思想!
首先,说说诸子百家之前的封建社会形态。公元前10世纪即春秋时期之前,中国社会还是典型的古代封建制度,这是一种与“欧洲中世纪”非常相似的所谓封建制度。
当时社会顶点是周王室,其下是大大小小几百个国家;这些国家承认周王是“共主”,但它们归国君所有、所统治;每个国家之下又有很多的采邑(这个名词就来自“欧洲中世纪”的制度);采邑都由封建主管理,封建主们都是贵族、而且大多是国君的亲属,所以也被称为“君子”(即国君之子)。
“君子”、封建主是各自采邑领地内居民的实际控制人、管理领地的生产社会活动,是领地的真正主人!领地内的普通居民则被称为“小人”、“庶民”。当时采邑的规模大体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大村落,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不可能有完整的政府机构,所以封建主的“家”就成为领地的管理机构。
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当时能够接受教育、有文化的人也很少,都是贵族!他们都在封建主的“家”里活动,管理各种社会事务、指导庶民从事劳动。因此封建主的“家”实际上即是采邑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学术、文化中心。
这些知识分子慢慢就形成了具备不同专业知识、类似于官吏的群体,还都是世袭职位,只在父子、亲属间传授知识。所以当时官员和老师是一体的,当然在概念上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而当时的庶民阶层是没有机会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的。
其次,说说西周末期至春秋时期发生了什么。此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诸多复杂原因,古代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这里不做详细分析了)。
总之,公元前7至3世纪一个是大变迁的时代,周代初期形成的规制遭到极大破坏、整体的社会和文化秩序出现重大变局,每个国家和采邑都在动荡,即孔子说的“礼崩乐坏”。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持续了几百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基本完成。这时,很多曾封建主“家”里的贵族知识分子因战争或其他原因丧失爵位、下降为庶民、流落民间。
这些贵族知识分子需要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艺养活自己,即孔子说的“礼失而求诸野”。其中有一些人重新得到国君的赏识信任,变成高级官吏;也有一些人私人传授学术(包括向平民),变成职业教师。这就出现了官员和老师身份的分离。此时,不论是新型官吏、还是私人教师,他们都不断宣扬和发展自己的学术和主张,就“爆发”形成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家”字就有个人、私人的意味,延伸自封建主的“家”:知识分子从封建主“家”出来、自己建“家”,以私人身份宣扬自己的思想,以不同学术、技艺门类与“家”一起冠名,如儒家、法家、道家等,也可统称为“思想家”。
最后,沿着以上的情况,说说各“家”的专业知识?《汉书·艺文志》记载的诸子百家,有名字的共189家、4324篇古籍著作(很多未能流传)。公认发展成为学派的有12家。汉代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介绍了儒、墨、法、阴阳、名、道等6家(见《史记》);之后刘向、刘歆父子介绍了10家(见《汉书》),新加了杂、纵横、小说、农,再加上兵、医,合计12家。
1、儒家即礼乐教师,是封建主家里负责教化百姓的“司徒官”,是教授古代典籍、指导礼乐活动的专家和教师,也包括指导丧礼,“儒”字就是文士的意思。他们流落民间后自然强调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国家治理应重教化、轻刑罚。
2、法家即法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规章制度的官员,是法式和法律的专家。他们的政治主张与儒家针锋相对,认为律法才是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尽管他们的主张与儒家相左,但法家、儒家都是属于政治家一类的人物。
3、道家即史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的官员,善于宣讲成败、存亡、福祸等古今道理。他们到了民间俨然就是哲学家,当然最初他们更多关注国家治理(包括《道德经》很大篇幅),后来才出现退出社交、躲进自然的隐士。
4、墨家即宗庙看守,是封建主家里掌管宗庙的官员,应是地位不高的中下层学者。他们都主张“兼爱”平等、都崇尚并掌握生产技术。墨家弟子始终自称“墨者”,所以“墨”这个名字是自古就有的(其它各家都是归纳者新起的名字)。
5、阴阳家即天文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指导天时祭祀和耕种活动的官员,日常善于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运行。到了民间他们到处宣扬自己的宇宙生成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主张一切宇宙现象是由阴阳结合与互相作用所产生的。
6、名家即司礼官,是封建主家里掌管礼仪的官员,所以都能言善辩。他们在民间开展论辩“名”(名称、概念)和“实”(事实、实在)的学术活动,也教授人话说有条理和辩论的技巧,不过古人认为他们只是卖弄支离破碎的无用言辞。
7、纵横家即外交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帮助国君们权衡利害得失、提出适当处置方案的官员。后来他们就成为善于言辞、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和外交活动的谋士和高级官吏,不过古人认为他们中很多人崇尚欺诈、教唆人背弃诚信。
8、杂家即议政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一些官员,他们为解决问题会博采众议、兼容并蓄。后来他们为切实有效地治国理政,逐渐形成包容儒、法、墨、名等各家所长的思想。当然,杂家只是后人给此类人物的新冠名。
9、农家即农业官,是封建主家里掌管农业生产的官员,都主张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们还认为封建主们应该与民同耕、君民并耕,此主张与重视礼仪尊卑的儒家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10、小说家即“信息”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采集民间传说议论、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员,应是职位不高的小官。后来他们多转述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说故事为生。小说家了解平民社会四方风俗,不过在当时属于“小道”,并不兴盛。
11、兵家即武官,是封建主家里负责谋划战争、教授武艺的官员,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指导战争。他们又可细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等4类,其中还有一些其实属于战略家,即研究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的人。
12、医家即医官,是封建主家里的医生,是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专家。他们离开封建主后也吸收民间医疗经验,推动形成了中国古代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扁鹊是医家代表人物,也有可能“扁鹊”只是传说、是对当时医家的统称。
此外,还有职业武士被称为“侠”,说话技艺的专家被称为“辩者”(类似与名家),巫医、卜筮、占星、术数的巫师被称为“方士”,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