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评论

广东梅州兴宁市是中国著名的“围龙屋之乡”。其境内留存的围龙屋,不仅建筑宏大,工艺精湛,而且极富文化内涵。每一座围龙屋,都承载着一段客家创业史,堪称一座立体的客家文化丰碑。位于兴宁叶塘的大夫第就是它们中的杰出代表。

祖屋建造

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镇大路下村,坐落着一座规模宏大,坚实厚重的典型客家围龙屋,这就是叶塘莲塘背萧氏大夫第,平日里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其为莲塘背,莲塘背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于道光十五年(1835)才“上梁”,经历整整16年,才完成整座围龙屋之建设。莲塘背坐西向东,占地约5800平方米,与大多数围龙屋一样,前有门口塘,后有背湖岭,进门大禾坪,正中上中下三厅,左右房间栋连栋,如巨龙环绕三厅,共三堂四横一围龙,花厅六个,房间一百零八间,中间廊道相通,四周钟墻环抱,白墻如雪,青瓦如鳞,梁柱之上,潮雕浮现,故事精彩,人物鲜明,彩艷金丽,百年如新,整座围龙屋浑然一体,冬暖夏凉,藏风聚气,将近两百年来,人丁兴旺,故建屋后,本屋后裔又在屋左建立培桂书舍,屋右递建新屋下、荣清楼等,最远在叶塘圩上建立临池别墅,规模之盛,规格之高,为兴宁萧氏所罕见。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其实叶塘萧氏大夫第并不止莲塘背一家,在其不远处,还有上新屋(廉公围)大夫第和下新屋(宗公围)大夫第,而且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下新屋的开基祖荣桥公(字显宗)和上新屋的开基祖华桥公(字显廉)是亲兄弟,而莲塘背的开基祖俊伟公(字锦屏)则是显廉公之子。而锦屏公还有一个叔叔日桥(字显扬)公则在稍远处开基墟背新萧屋(显扬围)。两代三第四围龙,这在建一栋围龙屋需要耗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古代,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背后,则是一个家族的成长史。我们不妨把这个家族称之为“叶塘大路下大夫第萧氏家族”。

家族传承

明朝洪武年间,叶塘萧氏开基祖彦俊公(三世祖)开基于叶塘社岭上,彦俊公之上还有两代,始祖千五十九郎公(后世多简称千公),二世祖祯宝(亦作珍宝)公,据清末以来之谱来看,似乎来自本邑,但谬误频出,难以自圆其说。再综合本宗早期外迁家族之谱、本乡历史、明初政军史及本宗Y染色体测序来看,一世、二世具体在何处尚未确认,但叶塘萧氏家族来源方向已经明了,与本邑其他萧氏家族并无血缘关系,最大的可能是来自珠三角一代的军户,自三世祖来叶塘开垦军屯,才繁衍生息于此。据兴宁县志载,萧彦,永乐十年贡。又据叶塘外迁江西于都银坑上谢谱载,彦俊公,贡生,曾任福州盐运。虽有功名,终究抵不过军籍出身,此后几代本支萧氏不但在功名上默默无闻,而且整体人丁也说不上兴旺。四世到七世,虽非单传却如同单传,旁支均不知去向,八世有旁支传世,九世人丁渐兴,呈现出多支脉发展的势头,十世以显公开基大路下之后,人文渐起,至迟至十三世仲善公以功名见于县志,此时已是清初康熙年了。到这里,家族血脉的传承才算保住了。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接下来,仲善之孙显宗、显廉兄弟,走出了传统的耕读模式,开创荣华铺,进军典当业,积累了财富,但并没有止于享乐挥霍,而是开始建设屋宇,购置田产,设立烝尝,凝聚族人,扩大家业,建设学堂,养老恤孤,奖励教育。从明中末叶到清中叶经过了近十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升级发展,才形成了“耕商读”的家族发展模式,以耕立本,以商发家,以读拓业。祖先们的这种布局,为家族的兴旺,人才的造就打下了坚实基础。耕商读三者相济相持,使得家族得以迅猛而稳定地发展,虽处闭塞山区之中,却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新事物,积极投入新教育,使得在国运跌宕起伏的清中末到民国的这段历史时期,家族之运不但没有遭受打击,反而各类人才井喷而出,为民族国家走出历史的困局贡献大量人才,自身也实现了“平民崛起”。显廉公之曾孙,本族中享有盛誉的教育家竹山公,为本族撰写堂联:

肯构肯堂喜先人有基勿弃

其庭其正望后辈迁地为良

这正是叶塘大夫第萧氏家族的崛起写照——在耕商读模式下的继承与发展。这幅对联也一直流传至今,已成家训。每逢过年,家族中书法高手,都会郑重地书写并挂在上厅两侧,继续鼓励着萧家的后辈子孙。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人才涌现

叶塘萧氏各支派的居住格局,在三座大夫第落成之后就基本上固定下来了,莲塘背既是规模最大、最为华丽的一个,也是最为“年轻”的一个。而自从这个格局形成以来,在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大事件中,大多都有以三大大夫第为核心的叶塘萧氏族人参与的身影,而且越来越深入。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受到全球化压力之下的严重内耗事件,对国家而言是内外交困,对百姓则是朝不保夕。据统计,这场长达十余年,波及十余省的运动,造成了数以亿计的人口损耗。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天国残余汪海洋部流窜到兴宁,县令张鹤龄组织各乡绅组织乡勇抗击以自保。莲塘背十七世月泉公、上新屋十七世鼎公组织抗击最为用力,甚至变卖祖业荣华铺以组织团练,最终成功把太平天国残余势力消灭在嘉应州地区。

百年流光:梅州兴宁叶塘“大夫第”

1917年,莲塘背十九世萧君勉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回到广东投身国民G命,在中央直辖建国粤军总司令部军械处处长,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在广州兴办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君勉之弟冀勉考入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留校任职,此后,国民G命军所历次重要事件东征、北伐、淞沪抗战、全面抗战等重要战争,君勉、冀勉兄弟均投身其中,冀勉公在浙江抗战时,岳母、妻子、一子、一女被日寇空袭炸死,国恨家仇集于一身,发誓不灭日寇,终不娶妻。抗战胜利后,兄弟二人均授陆军中将军衔,这是来自他们守护的国家对他们抗战所做贡献的最高肯定。除了自己积极投身G命之外,兄弟俩还影响了家族内一大批有志青年参加G命队伍,仅莲塘背一屋,又有多人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以上可见,至少晚清以来,因时局动荡,大夫第萧氏积极适应,从地方到中央,从剿寇到抗战,可谓武德充沛,然而武能安邦,科学才能兴国,在科学文化方面,大夫第的“文德”同样昌盛。

1934年,莲塘背二十世萧汝淮考上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航空工程组,成为整个叶塘萧族第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大学读书期间正处于抗战颠沛流离的西南联大时期,毕业后毅然从戎,1939年空军机械学校四高班毕业后,在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及第十飞机修理厂供职。1943年秋奉派出国,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CONUAIR飞机制造厂研习飞机生产及工具制造技术。1945年秋,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进修。次年奉命回国,入航空工业局工作。退役后,转任中国生产力中心工程师,协助台湾工商业发展,1957年赴美考察工业工程,不久入锡类求斯大学研究工业工程。1958年回台,先后主持开办工业设计、工业安全、包装人员训练班。1966年起,在铭传商业专科学校任科主任,至1985年,一直任“中国生产力中心”顾问及资料出版处经理,先后出版《台湾工商名录》、《生产力月刊》及其他教材。

1959年,莲塘背二十一世萧杰华,一心投报钱三强门下,以数学满分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后转自动控制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大西北重工业,在苏联援建重点项目高压电瓷和避雷器合并而成的中国西电集团西安高压电瓷厂任职工程师,长期攻坚电瓷焙烧自动控制技术,默默奉献青春,直至退休。

这几位族中前辈,拳拳赤子之心,或从戎以尽忠报国,或从文以科学兴国。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族中后辈的成长,文教传家,蔚然成风。时至开放,在各行各业成长起来的大夫第后人更是到了难以统计的地步。可以说,大夫第精英们的成功,是在历代祖先福泽荫庇之下加上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努力获得的。

未来之问

人才涌现,走向他乡,迁地为良,这是代代祖先所希冀的事情,然而似乎总有哪里不对,因为持续几十年的外迁,已然成为一股洪流——离乡运动!人,固可离乡,可乡,如何离得开人?可别忘了,祖公厅下那副祖训,上联可是有基勿弃啊!

一个家族需要好几代甚至十几代人才能培育出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都高擎各自家族的“火把”越走越远,化作点亮城市的星星之火,而失去“火把”的乡村则越发暗淡,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生存下来的家族,失去了制度的支持,资源的输入,也迅速在两三代人的持续出走之下,走向枯竭,这些枯竭的家族,汇聚在一起,拼出了当下乡村枯竭的的景象,独留座座老屋坚强屹立孤村。

时至今日,这些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人才的家族,不可避免的面临空心化,仿佛已然完成了历史使命,果然如此?开放以来,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现代化必然会接受的许多挑战也随之而来,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农村空心化,阶层固化,就业难……如何进行深入改革,走出困境既是国家之问,也是家族之问,更是每个老百姓都关心的心头之问。

于是,我不禁想问,经历了千年历史考验的家族制度是否可以给我们一点灵感?

中国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制度,然底层逻辑都在生存与繁衍,这古老的制度解决了无论多苦多难,都要多生育人的问题。而这正是当今举国关注的头等大事,何不借鉴?

中国家族制度下,少年外出,老大回乡。形成代代外出,亦代代回归的模式,一代又一代的人,把体力和脑力带入城市,又把能力和财力带回乡村。为乡村不断造血,形成良好的城乡互济,何不借鉴?

中国家族制度,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互济制度,少有所教,老有所养,让集体里的需求可在内部消化解决,让弱者得到扶持,让强者得以培养。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中,令其成为稳定社会、发展社会的因素之一元,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当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萧维东,祖籍梅州兴宁,地方文化与客家史研究者)

公众号:巴蜀客家研究微刊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9月8日 20:23:29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