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汉字”的魅力

评论

我是一个生于斯而长于斯的中国人,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而文化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传统文化中“汉字”的魅力

如果你要问我在满天星斗的中国文化中,对一个人影响最深,最有意义的部分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汉字”,日本汉学家白川静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就是汉字文化,汉字所具备的各种物质,给中华文化添上了浓烈的色彩。可以说,离开了汉字,中华文化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何其精彩的一段评价呀,原始的文字是神的语言,是有魔力的符号,是凡夫俗子不可触碰的领域。

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并完整保存和延续下来的人类文明。但在这几千年的历程中,这个民族经历了无数次内战、外族入侵、朝代更替等,却为什么没有像其他文明那样中断呢?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汀阳老师在《惠此中国》里的说法就是无论哪个民族最终入主中原,他们所争夺的都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精神世界,因为汉字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普遍共享资源,汉字起源于象形,而不是语音的记号,这意味着中原语音并不能独占汉字,也就是说,汉字可以独立于中原语音而成为普遍共享的精神载体。

说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的表述言过其实的话,那你对汉字的魅力还知之甚少,我们都识字,但却不懂字,简化字确实方便易写,但却阉割了包含其中文化的趣味性,下面我来讲一个汉字吧!

传统文化中“汉字”的魅力

“天”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汉字,很多幼儿园小朋友都会写会认,但这个字却独具代表性,之所以值得讲一讲,就是因为“天”是中国文化中全民的共同信仰,《易传系辞》开篇第一句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中国人心目中,天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叫天道。天是人间善恶的监督者,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还是最终的惩罚者,人们不是常说“缺德事干多了,天打五雷轰”嘛。

甲骨文的“天”字,是一个人戴着高高的帽子,站在空旷的山巅,高举双手大声祈祷。天,就是他头顶上那一片虚空。这个字下面是一个“大”表示正面人形,上面是一个“口”代表人头顶上的虚空。“天”在演变到篆文时上边的“口”变成了“一”,这一横其实是“上”字甲骨文的简写,合起来表示“人之上是神的所在,其大无比”,简单说就是人之上就是天。

在远古时期,人们是如何与“天“进行对话的呢?

占卜3300多年前的商朝是最敬畏鬼神的朝代,人们无论做什么,都要通过占卜来决定,比如:天气、打仗、打猎、生孩子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占卜完以后还要把占卜的结果,包括如何应验的刻在龟板兽骨上,甲骨文就这么诞生了,汉字就这么诞生了。

传统文化中“汉字”的魅力

由于天是至高的存在,所以人们会通过祭祀这种方式向天示好,献给“天”的祭品当然是人们认为自己最好最珍贵的东西,在殷商时期通常有四类:青铜器、玉器、牲畜、人,我们现在去博物馆里看到的大部分青铜器,都是祭祀时使用的祭品。祭祀的玉器通常叫礼器,属于大型的玉,如玉壁之类的。牲畜是我们熟知的牛、羊、猪。而人祭通常使用的是奴隶或战俘。

“天人合一”可以说是国人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但关于其中的哲学思想,历来各说各话争论不息。如果你对文字有较深的研究,就会发现今人对古人的思想大多过度解读。我理解的“天人合一”是一种人与天地自然紧密联系的关系,就像《易经》中讲的“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意思就是我们虽然无法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却可以通过模仿天地运行规律尽可能地避免错误。最终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合一状态,就如好友所说“野生动物都是天人合一”,总结的就非常浅显易懂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的进程接力到我们这一环,遗憾的是大多国人对我们文化的精髓说不出来个一二,我们这一百年的教育已被过度西式化,已是在数典忘祖了,这四年在面向青少年的国学教育课程中,不敢说我讲的都是最好的,但凭良心做事,尽一个知识分子微薄之力,传承文化而已。

公众号:碎艺时光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25日 20:05:15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看一本是一本|香港买的旧书 国学

看一本是一本|香港买的旧书

在小红书上有个段子,大概是一个香港的警察问来港旅行的大陆人旅行目的,然后大陆人说来看电影,港警非常吃惊地问:你们大陆没有电影看了吗? 看电影了怎么了..还有人跑过来买旧书呢... 买了四本旧书,想起来...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国学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孔子和他的弟子,多是不满现实的批评者,他们随时指出人的问题,直击人性弱点,这对于人性改造是有意义的,但是却很难被接受,孔子及弟子周游列国,也没有真正弘道于天下,因为人性并不是唯善的,反而是恶性随时诱...
孔子诞辰日闲话先秦人的生日 国学

孔子诞辰日闲话先秦人的生日

中国古人一向不重视生日,唐以前尤其这样,好像越到后来,越看重生日了,所以明清时代才有所谓的万寿节,即皇帝的生日。古代祭孔,也不是在孔子诞辰这天,而是在春秋二季中间那个月的上丁日。 据我个人的了解,中国...
从《考工记》“六齐”之说窥看中原青铜铸造技术 国学

从《考工记》“六齐”之说窥看中原青铜铸造技术

今日之中原,通过大力度的刨坟掘墓。扒挖出了大量的上古中原延续数千年的、古时一代一代的酋王豪富们赏玩炫耀高贵珍藏着的财宝器物,各种豪奢稀贵的古代青铜(鐱)摆设物件。 中原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依据刨坟掘墓...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