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解读国学经典?

评论

该如何解读国学经典?

解读国学经典要置于当下语境,不要以古释古,也不要六经注我。不研究并体察当下,国学也就会如浮萍一般,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世间冷暖,国学经典的诠释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反而容易对牛弹琴。为此,我们建议如下:一、坚持字本位研读和解读,国学经典最初都是用古文字记录,古文字是表意文字,据形索义,因声求义,声训探源,都是对经典的正本清源,不通小学(文字音韵训诂),难治经典。当然也不要望文生训,胡编乱造,要在经典语境中求证。对于国学经典的解读应是基于古文字的本源性解读,这是经典的真实语境,而基于简化字的解读则是现代语境的解读,它是对本源语境的改造或破坏,实际上这也不是“六经注我”的模式。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学字它是有手势的,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习字则是从鹰乃飞翔联想到人的技能实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复习。之,一般理解为代词,但从甲骨文看,它表达行走的意思,所以学而时习之,它不是现代语境中的书本学习和复习,而是模仿和操练,造字之初,那有书本可教?不过是生活技能的训练而已。到了孔子时代,也很少背书,而是躬行实践,所以这个文字本源性的解读,才更接近原始语境。二、调查研究当下,要真正了解当下的需求,不同人群,其需求也不同,要因材施教,老人关注养生,家长关注孩子,机关关注管理,学校关注教育,监狱关注改造,企业关注效益,既要有教无类,又要分层解读。三、国学经典要与当下学科融合,当下学科比较精细,国学也博大精深,为了适应当下,国学可以对接不同学科,比如心理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这个融合是让国学如虎添翼,与时俱进,而不是把国学改造得面目全非。四、国学经典解读要生活化、情景化、叙事化,趣味化,国学经典来自生活,解读就要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像《论语》本身就是实践的哲学,完全可以再现当时情景,现身说法,体悟真实,在讲述故事的场景中,传播经典义理,轻松有趣,幽默益智。五、要做到儒家的有问必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家的答非所问、逆向思维、阴阳一体和佛家的问既是答,自得圆满。总之要渐修顿悟,切己体察,躬行实践,自觉觉他。

作者:张轶西 公众号:张轶西国学工作室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11日 21:01:31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现代文明和传统国学的冲突与融合 国学

现代文明和传统国学的冲突与融合

各位网友,这里是九丙易文,今天我们从玄学角度谈一谈现代文明和传统国学的冲突与融合。 大家知道、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完成了动能的特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业化的过程使我们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命运。上世纪电脑和...
智真长老怎么看出鲁智深能成正果的? 国学

智真长老怎么看出鲁智深能成正果的?

鲁达打死了镇关西,为避祸,接受赵员外的安排,上五台山当了和尚。 鲁达的尊容,给满寺僧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第一印象。首座跟和尚们嘀咕:“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恰似贼一般。” 真正满不在乎的,是当家人...
造字丨魔术、科技与标准器 国学

造字丨魔术、科技与标准器

真正的注解是从注解杜预的一些资料开始的,但是无论是杜预的帝wang学还是我们面壁者计划之中挑选的四本书,《周易》、《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 用老一辈的话来说,这些是属于"道"的部分,要立竿...
国学是什么? 国学

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本文将围绕国学是什么展开讨论。 一、国学的概念 国学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少壮不努力,老大...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