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问题

来源:公众号 峨嵋吹雪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问题

1916年至1917年间,美国探险家、博物学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 M.A.)和他的妻子伊维特•博勒普•安德鲁斯(YVETTE BORUP ANDREWS)带领考察队经由福建前往云南,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进行先期考察准备工作。1918年,他们二人合著出版了《Camps and Trails in China》一书 。该书为普通读者而作,主要讲述了考察队途径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并重点讲述了考察队在福建猎虎,在云南捕猎鬣羚、长臂猿等哺乳动物标本的过程。

该书被翻译为《1916云南行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探险手记)》,译者侯烨,由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问题

作者以他者的眼光,看待当时的中国,所见所闻所感发人深省,尤其在读以下这段时,给我以深深的震撼。

由于当地居民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这里几乎每一块可供利用的天然森林都被砍伐了,光秀秃的山上沙石遍地犹如荒漠,与绿草覆盖的山丘交错出现。山丘上有时也有松树林或云杉林,这些树木都是人工种植的,没等它们长到15或20英尺高,可能就被砍伐了。在中国,木材似乎永远供不应求。

对森林保护的忽视,应当启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些思考。

大理的传教士威廉•汉纳先生告诉我们,有一天他和一位中国绅士同行,那是位全省公认的学问深厚、首屈一指的学者,他们二人骑着马沿着这条道路结伴而行。汉纳先生指着路边的严重水士流失,已被山洪冲出深深沟壑的荒山说,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植被没有被破坏,这里不可能是一个荒芜的石坡,而应是一片草木繁茂的山丘。

这位学者惊讶地听着这些话。在西方国家,这些是每一个我子在12岁之前就能学到的知识,而这位学者却对此一无所知,因为它们并非儒家学说的内容。

传统的中国人认为,学习现代科学是浪费时间,因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古老的”,他穷尽一生去了解过去,完全忽略了现在。

我把原文附在后面。

他这一段提出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中国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大肆砍伐原始、天然森林。在1916年时如此,到什么时候才有改观?砍伐天然森林最厉害,造成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又是在哪个时期?距离1916年又过了多少年?

第二个是中国人对木材供应的需求。这个问题在什么时间能够解决,解决的背景和条件又是什么?

第三个则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思考。作者指出,中国人的观念里老的就是好的,甚至于越老越好。当时的多少中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穷其一生,孜孜以求所探索的,不过是子曰诗云,是古代典籍,对于当下又有多少关心和研究?

尤其是第三点,最需要中国人认真反思。为什么中国人缺少原创,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没什么发展和进步?难道不正是因为现代科学不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吗?

传统文化脱离生产实践,脱离对现实的探索,缺乏自我颠覆,缺乏开拓和包容,封闭了中国人的心智,造成了中国人认知的盲区。

写下以上这些,我本来想引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突然却觉得有些尴尬。会念这些咒语有什么用?在当时有多少人会践行去他山寻找石头来攻玉?即使在当下,十几亿人用着智能手机,用于探索科学知识的人又有多少呢?

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问题,也许并不在传统文化本身,因为老祖宗没规定你只能重复。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原文如下:

with the total lack of conservation ideas so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every available bit of natural forest has been cut away. As a result the mountains are desert wastes of sandstone alternating with grass-covered hills sometimes clothed with groves of pines or spruces. These trees have all been planted, and ere they have reached a height of fifteen or twenty feet will yield to the insistent demand for wood which is ever present with the Chinese.

The ignorance of the need of forest conservation is an illuminating commentary on Chinese education. Mr. William Hanna, a missionary of Ta-li Fu, told us that one day he was riding over this same road with a Chinese gentleman, a deep scholar, who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educated men of the province. Pointing to the barren hills washed clean of soil and deeply worn by countless floods, Mr. Hanna remarked that all this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 and that instead of a rocky waste there might have been a fertile hillside, had the trees been left to grow.

The Chinese scholar listened in amazement to facts which every western schoolboy has learned ere he is twelve years old, but of which he was ignorant because they are not a part of Confucius' teachings. To study modern science is considered a waste of time by the orthodox Chinese for "everything good must be old," and all his life he delves into the past utterly neglectful of the present.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峨嵋吹雪,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10月18日 12:56:29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你知道“摔盆”的含义吗 民俗

你知道“摔盆”的含义吗

近期周围的老人去世的比较多,于情于理,我都要出席丧葬仪式。 参与的多了,自然被人询问的时候会变多,期间就有人询问。 你可以说说“摔盆”的意思吗?虽然见多了,可这摔个盆子能咋滴? 根据《周礼·春官·大宗...
勤劳刻苦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民俗

勤劳刻苦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一般来讲,婚姻也好,选利益攸关的合作伙伴也好,不少人就觉得,如果对方是个勤劳刻苦的人,那基本就靠得住。 这个考察标准是否权威呢,其实并不权威,因为只有勤劳刻苦没有善良,那很多时候,勤劳刻苦之人做出的事...
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改变命运 民俗

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改变命运

今天看到一条短视频,里面说我们要时不时的改变一下自己说话的词语,也就是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经常说过的话。 例如,也许在平时我们可能会说“这个我不会哎”“我不擅长这个”“这个我学不来”等等这些负面的句子...
闰二月不能上坟? 民俗

闰二月不能上坟?

有朋友问闰二月是否不能上坟 这个是某些地方的民俗说法,很多民俗讲究是从象法的角度产生的 什么叫象法呢,就是类象联系,比如说,双春年适合结婚、寡妇年不宜结婚,属羊和属虎结婚叫羊入虎口,戴雨农命丧困雨沟,...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