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想学习中医?

我为什么想学习中医?

似乎一夜之间,下定决心要学点中医,这应该也是年龄使然。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事情,在能够还算年轻的时候,把未来老年时候要得地病延长或者保健一下,应该是好的。如果我们在50岁的时候把70岁得的病,延缓或者延长,应该也是好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用百岁人身得千年智慧。古圣先贤的智慧早已浓缩在各种文章或者传统文化的书籍之中。喝茶有茶经,养生有黄帝内经,养心有心经,超脱有金刚经,治国有道德经,学习做人有论语,千句文等等。更别说尚书,春秋,诗经等等。每一部书,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部山海经就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人能够想象的空间。这些书,有生之年能够读到或者见到,便已是福分。

为什么想学习中医?我想:一是:养生,养好自己这副身体和躯壳,未来也减少一点儿女的负担,也能够有精力和能力去做一点事情。二是:照顾父母。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未来面对的病患也会逐步增多,儿女能够学习一点中医保健知识,也会让父母减少一些痛苦和疾病。其次三是:如果有能力,可以帮助到别人,当然,前提是需要考个证。最后,第四:民间传承。就是把一些民间的没有传承下去的祖传秘方能够整理且发扬下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面对这个未来充满挑战且无常的世界。而刚好,我记起来,我老家里就有一直没人愿意学地治疗骨折的民间秘方。

设立了目标,那接下来该如何学习呢?路径是什么呢?学习一项新知识,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任何知识,只要花够一万小时研究,就会成为专家。如果按照全职每天8小时计算,差不多需要5-6年的时间,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进行学习的时间也差不多要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如果有一个好老师带领,也许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先找一位好老师,是基础。

我盘算了一下我能够有缘认识的这方面的朋友或者医生,老师。列了一个名单,先找一位好的老师。都说“中医鬼才”倪海厦很厉害,可惜已经仙逝。博学的宗老师推荐我先看他的网上视频,那我就先从看他的视频和书开始吧。于是,买了全套的黄帝内经讲座,先学习起来吧。

接下来就需要遍访名医,寻找到有缘的人,契合的人,能够愿意带一名小白学生学习的好老师,开始走上中医之路。

拔罐,按摩,刮痧,针灸,开药,这些都是中医的范围。还需要考个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关于老师,我希望她或他,能够品德高洁,实战派,有爱心。有实战经验而不仅仅是论文派。最好有自己亲身的医院诊疗经验或者门诊诊所,能够直接面对病人病历。

品德好,有实力,能见到,这个就是我希望能够找到的中医老师。当然,如果老师也认可倪海厦老师的中医理念就更好了。

作为初级小白,如何找到老师?如何听老师的话,如何入手?看什么书?怎么实践?都是需要一一请教老师的事情。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大部分也是靠着西医的检查报告进行开药和治疗。

我一直相信中医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是值得我们自信的国粹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找到一位好老师,就能够尽快上手。

我想所有的新知识的学习,大抵如此。愿你也能带着自己的爱好,在这个世间行走。

公众号:Cathy记录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微信:1715524655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公众号:秘术网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公众号已复制
 
  • 本文由 小古 发表于2023年12月12日 21:36:31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膏药方抄本》 中医

《膏药方抄本》

《膏药方抄本》,共37页。 内容包括:神授七真灵验膏,信香十方青金膏,彰德赵府秘传膏药,千挫膏,大黄膏,千搥膏,劫聚膏,臁疮膏,枯瘤琥珀膏,白玉膏,玉红膏,太乙膏,应验隔纸膏,火龙膏,追风透骨膏,神效...
《外科活人定本》,龚居中 中医

《外科活人定本》,龚居中

《外科活人定本》,龚居中,共395页。 卷一为调治心法、秘传口诀,有关痈疽治疗,主张“初觉则以热发毒,既觉则排脓定痛”,卷二至三列述疮疡诸证,卷四为外伤、虫兽伤、中毒等。  
《祖国医学经验交流》1、2册 中医

《祖国医学经验交流》1、2册

《祖国医学经验交流》两册,第一册(46页),第二册(54页),四川省温江专区文教卫生局编。 内容包括:第一册(血吸虫、痞塊、肝硬化、腹水、疟疾、家传疟疾外用方、虚劳咳嗽、老年哮喘咳嗽、半身不遂、中风、...
《汉药成方辑要》 中医

《汉药成方辑要》

《汉药成方辑要》,1935年郭浡然编辑,共202页。载方二百余首,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证十二种,每症均以丸、散、膏、丹分部,卷尾补附药酒九首,而汤剂限于体例未载,每方均标明出处、主治、组成、剂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