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祖师爷,奠定了千秋国本

评论

这位祖师爷,奠定了千秋国本

神农氏,居上古三皇尊位,姜姓,以号名世,华夏文明的始祖之一。

必须声明:文明始祖不是祖师爷,因为文明不是一种职业。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神农氏的事迹多不可考,各家所论多有抵触,故取流传较广、各家所论相通者姑妄言之,言之不通者,自动跳过。

最初,传说神农氏与炎帝是同一人,但是因所跨年代过长而不能成立。

随着进一步的考证,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说法:“炎帝”类似于后世的“皇帝”,是一个可泛指的专有名词,一般认为神农氏是第一位“炎帝”。

“炎帝”作为一种尊号,与其部落善于用火有关,而在上古三皇中,以用火称尊的是燧人氏,从燧人氏用火到“炎帝”用火,其间的传承值得深思。

由炎帝及至黄帝,经历了阪泉之战,差不多同时或稍晚一点的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联军击败。

由此以观,此前的三皇相传、此后的五帝相继,似乎《竹书纪年》的说法更为妥当。

01

名副其实

在各种版本的“上古三皇”中,与神农氏并肩而立的有:有巢氏、遂人氏、伏羲氏、女娲、祝融、黄帝。

这位祖师爷,奠定了千秋国本

这几位上古先贤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以带领部落战胜自然灾害而闻名:如有巢氏(构木为巢克服洪水)、遂人氏(钻木取火)、女娲(补天)、祝融(传说中的火神,其所在的三皇版本中没有遂人);

另一类以在生产生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闻名:如伏羲(人文始祖)、黄帝(人文初祖)和神农氏。

神农氏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改变了原始人群的生产模式,尝百草的传说,是其筛选可食用植物的写照。

古人虽然说不明白肉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区别,但是从饱腹感上,他们会有本能的区分:吃肉比吃植物挡饿。

既然这样,古人为什么要弃动物而就植物呢?

这正是神农氏的伟大之处。

他发现了从动物身上获取能量的弊端:其一,捕捉困难;其二,保存困难;其三,圈养动物消耗量较大。

而从植物身上获取能量,能够有效的规避这些弊端。

这一能量获取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人群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原始部落完成了从迁徙围猎向聚族定居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对人类族群社会化文明的出现是最关键的。

所以,神农氏绝不负其上古三皇之名!

这位祖师爷,奠定了千秋国本

02

最尊贵的祖师爷

如果说起神农氏祖师爷的身份,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医药界,毕竟大家对“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耳熟能详,更有后人伪作的《神农百草经》作为支撑。

但是,不得不说,小了,格局小了!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神农氏只混个医药界的祖师爷,还要孙思邈何用?

神农氏这位祖师爷可了不得,论徒子徒孙,没人比他多;论历史悠久,没人比他长;论成名立万的人物,他虽略有逊色,但仍有贾思勰这样的顶流大咖!

神农氏,正是亿万农民的祖师爷!

“士农工商,国之四良”,农若不稳,国必有殃!

国本的祖师爷,又岂止“尊贵”二字!

三日离京的乱弹琴

以前,看过沈腾主演的《一念天堂》。

结局处,沈默从楼上纵身跃下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自己演了那么多人,唯独忘记演自己。

莫名的想到了农民。

对于这位奠定国本的祖师爷,三日离京赞曰:

混沌初判处,缈缈有此名。

道开连山易,术成百草经。

嘈嘈六畜旺,漫漫五谷丰。

千秋国本立,万古歌神农。

作者:三日离京 公众号:北冥鲲学社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31日 21:14:31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汉 国学

关于“汉”这个话题,聊过多次。今晚看一些别的时代的古书古人的心境,包括自己动容的很多点,发现还是要绕到这个点上。时值子初人物两静,就再聊聊。 1、 三个让人,最起码让我大哭的点: 公元220年,曹丕代...
江南七怪是我们一生难以企及的高峰 国学

江南七怪是我们一生难以企及的高峰

很久没更新,因为我抽时间去生了个娃,对,老读者数的过来,这是第三回了,终于博到一个女儿。 最近恢复更新,但精力有限,写不了干货,就闲聊一二。 不知道你们看金庸的时候会代入谁。但我是在越来越长大的过程中...
Citywalk——旧书摊 国学

Citywalk——旧书摊

好久没逛小城的旧书摊了,因为旧书摊是和星期天市场同步的,只有一早上。而星期天我要么在家背床,要么去远处的地方walk了;加上我极其不擅长讨价还价,一去旧书摊,就会“高价”购回很多“破烂”,每每兴奋与沮...
国学的守护与革新 国学

国学的守护与革新

就目前而言,国学还在守护阶段,即使是守护,也是抱残守缺,难守精髓。国学瑰宝的挖掘体认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不过是断章取义,支离破碎地营销国学,或者仅仅是为迎合当下浮躁的心态,无法做到淡泊宁静。...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