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西南联大教科书国史课本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里面总说氏族,看着看着就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放下课本,开始寻找答案。有网络真的很方便,什么问题一查就能得到答案。今天,就将姓氏写一写,便于记住。
母系社会只有姓没有氏
在原始社会,母系占有重要社会地位,形成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以母亲的姓为传承,子女都随母亲的姓。由于父亲不重要,知不知道父亲是谁都无所谓,根本不可能随父亲的姓。
父系社会有姓也有氏
由于战争的频繁爆发,男子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形成父系。氏的出现是在周朝。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周王,即天子,自己和家人留在首都,那时叫畿,其他人大部分都分封到首都之外。周王的姓,只能传给自己的嫡长子,其他直系亲属,即宗亲都不能继承。
嫡庶之别,是君王的正妻所生之子为嫡,而姬妾所生之子为庶。夏朝实行的家天下,即子承父业为王,到了商朝变成了兄终弟及,不分嫡庶。但是,到了周朝,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姓也只能传给嫡长子。其他宗亲只能根据所在地,或者从事的行业等一些特征来重新取名字,这便是“氏”的由来。
屈原,本来姓芈,氏为屈,所以被称为屈原,而不是芈原。
由于进入父系社会,女人的地位一落千丈,随父姓取代了母姓。而且,女人一旦嫁人,不仅必须跟随丈夫的姓,而且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了,只能以一个氏来代替。比如,女人姓李,嫁人后,如果丈夫姓王,她的名字只能叫王李氏。我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老人。她们的名字都是“xx氏”,当时觉得很奇怪,却不明白为什么。
秦朝取消氏只留姓
秦朝厉害,打败六国,统一天下后,除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还取消了“氏”,只保留“姓”,一直传承到现在。除了家族传承,君王也可以赐姓给手下的功臣。比如,商鞅,他本来叫卫鞅,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商地,于是变成商鞅了。
如今的香港,女子嫁人,喜欢这样取名字,前面是丈夫的姓+自己的姓+自己的名字,如范徐丽泰,叶刘淑仪。国内也开始流行父亲的姓+母亲的姓+自己的名字,如刘李敏,王黄仁。
随着时代的变化,名字也在变化,这是非常自然的。
作者:动静 公众号:亦动亦静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