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代战争史•明》,大明开国文武中,宋濂先生特厚道。
书中记述关于他的几件事。
一是眼睛很特别
“目近视而明,一黍能作数字。”
很细很小的地方能看清,一粒粟米上能写多个字。如此本事,绝非常人。
其二是教导皇帝及太子
书中说他“尝为太祖及太子讲《春秋左传》,濂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 天下可定也。’又为太子傅凡十余年,一言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道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 ‘当如是,不当如彼。’”
让朱元璋及太子遵行《左传》的道理。作为太子的师傅十余年,一言一行地指导,论及执政及前代兴亡,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说得清清楚楚。
三是不说人坏话
“濂官内廷久,未尝讦人过,太祖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为友,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在皇帝身边,从来不说他人过失。朱元璋让他评价群臣,他只说谁好谁好。还有他的道理,那些善的都是他的朋友,所以了解;不善者,不了解。
特意举了一个例子。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怒问群臣,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此非法!”问濂,濂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尔太祖览其书,果有足资采纳者,因悉召廷臣诘责,若非濂在,几误罪言者,特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就是那位下笔洋洋洒洒,东拉西扯的茹太素。给皇帝上书,写了洋洋万言。朱元璋一看就很恼火,群臣也帮着起哄,这里、那里、那里,都是毛病。有不敬皇上的,有妄议当朝的。问及宋濂,宋先生说法不一样。首先肯定茹太素的出发点是好的,为国尽忠。尤其是,现在正广开言路,千万不能过高要求,过多责备。
这些话朱元璋一听就明白,强忍怒火看下去。果然有些意见很不错。本来是他性子急,别人只是跟着走。他马上来个急转弯,再把大家叫过来,有批评同时有表扬,批评大家乱起哄,表扬宋濂有见识。如果不是宋先生,差点错误追责言事人。
不仅肯定宋先生这一次,追述既往,十九年来,从来不说违心话,从来不攻击他人之短,始终无二,这样的同志不止是君子,堪称大贤。
四是好学博通
濂一生嗜书,未尝一日离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朝中庆典宴会之文,碑记刻石之辞,以及礼乐制作, 多出自濂手。造门乞文者众,外国使者亦尝以厚金购濂文集。
一生嗜好读书,没有一天不读书。学什么通什么,写成文章,文采醇美,言辞深刻。所以到处都需要他动笔,登门求他作文的人为数众多。大明朝的人稀罕,外国使者也有重金求购宋先生文集的。
宋濂的各种好处,最令人欣赏的是为人。假如他教导的皇太子接班朱元璋,大明朝的做派应该改弦更张,另有面貌。可惜,皇太子死得太早,比较厚道的那位朱允炆斗不过他叔叔,被心狠手辣有似乃父的燕王朱棣夺了江山,动辄就要诛十族,又恢复了他爸爸设计的锦衣卫,使大明朝的统治,少了些温厚与宽容。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