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里藏刀

来源:公众号 编周记评论

“孝”里藏刀

几个朋友小叙,大家谈起孝顺的事。我给在座的讲了个关于孝顺的故事。说我国历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孝顺的故事,描写得相当地惨烈。《二十四孝》妇孺皆知,我就不说了。说个《资治通鉴》记载的孝顺故事:南梁帝国立法院主任殷不害,原定在别的地方督战,江陵沦陷,亲娘失踪,当时气候严寒,冰霜交加,冻死的人填满壕沟,殷不害一面哭一面找亲娘尸体,走遍每个角落,见到沟里死人,一定跳下去捧头细看,全身又冻又湿,汤水也不入口,哭号之声,始终不停。七日之久,才总算找到。

三天汤水不入口就四肢无力,五天汤水不入口一定仆到。七天哭号不绝,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我曾经有过一天一夜没喝水,转天大便就干燥了,差点没住院。

宋朝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是个读书人。刚刚考取功名,不幸老母去世。孝子守孝三十多年,最后骨瘦如柴,无法站立。被乡亲们从山上抬下来后,不久死去。此人却被后来的儒家大儒们推荐为“中国最孝顺的好儿子”。可笑!更可悲!孝行是一种美德,可是,我国历史上,美德带给人的,常常不是愉悦,而是痛苦。

历史上很多的孝顺故事都不太真实,有些甚至比较荒诞和愚昧。包括《二十四孝》里的故事。丧葬文化是儒家最推崇的。古时,三年之丧几乎成了检验儿女孝不孝的唯一标准。几千年下来,不但没有简化,反而越演越烈。

从抖音上看到河南一农村给老人办丧事,结果发生殴打事件。原因是村里有规矩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都叫“喜丧”,必须大办。邀请乐队、办流水席、搭台唱戏一样也不能少。据说是乐队放错了歌,《今天是个好日子》唱到一半,家属就急眼了。从视频画面上看老人的丧事场面相当地壮观,也不知道老人在世时,他的子女对他咋样。总之,现在的丧事已经变成了别人一场热闹的聚会。

我们的丧葬文化很大程度上滋养了活着不孝死了厚葬这种怪现象。生前行孝比起死后立碑要强得多。孝顺是一种修行,也是个人的事。不要把自己行孝的方式作为标准答案,不要乱加指责他人。任何事情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论。更不要被一些世俗上的各种“讲究”所困惑,有些“讲究”只是披着“孝”的外衣而已,其实“孝”里藏着“一把能杀人的软刀”。

不管怎么说,趁着父母还在,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陪伴是最好的孝顺。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编周记,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8月13日 08:44:56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看一本是一本|香港买的旧书 国学

看一本是一本|香港买的旧书

在小红书上有个段子,大概是一个香港的警察问来港旅行的大陆人旅行目的,然后大陆人说来看电影,港警非常吃惊地问:你们大陆没有电影看了吗? 看电影了怎么了..还有人跑过来买旧书呢... 买了四本旧书,想起来...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国学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孔子和他的弟子,多是不满现实的批评者,他们随时指出人的问题,直击人性弱点,这对于人性改造是有意义的,但是却很难被接受,孔子及弟子周游列国,也没有真正弘道于天下,因为人性并不是唯善的,反而是恶性随时诱...
孔子诞辰日闲话先秦人的生日 国学

孔子诞辰日闲话先秦人的生日

中国古人一向不重视生日,唐以前尤其这样,好像越到后来,越看重生日了,所以明清时代才有所谓的万寿节,即皇帝的生日。古代祭孔,也不是在孔子诞辰这天,而是在春秋二季中间那个月的上丁日。 据我个人的了解,中国...
从《考工记》“六齐”之说窥看中原青铜铸造技术 国学

从《考工记》“六齐”之说窥看中原青铜铸造技术

今日之中原,通过大力度的刨坟掘墓。扒挖出了大量的上古中原延续数千年的、古时一代一代的酋王豪富们赏玩炫耀高贵珍藏着的财宝器物,各种豪奢稀贵的古代青铜(鐱)摆设物件。 中原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依据刨坟掘墓...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