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学问的断层,恰恰在这些“封建糟粕”中!

来源:公众号 灰墨斋评论

内容摘要:

为什么说一年有五季?“岁”和“年”都什么区别?春节和过年是不是一回事?从何时开始春节成了农历正月初一……今日推文,我们将一起来聊聊。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两首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分别是唐人王驾和宋人陆游的名作,写的都是古代春节一直到春社的那段时间。古代农耕社会过年的时间很长,年味可以说是从腊月一直持续到春社为止。

我们以前一般以为,过年嘛,顶多就是从小年祭灶算到大年元宵节,也不到一个月吧,其实古人过年的时间远远超出我们想象。

中国有很多学问的断层,恰恰在这些“封建糟粕”中!

古人过年可以从腊八算到春社,要春社过了年味才能真正消散。若问证据?不知上面两首诗够不够充分,呵呵。

小时候我们语文学到这两首诗,很多时候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写的就是古人过春节时的场景,因为老师也没经历过那个要过社日的年代。谈到这里,我再啰嗦两句,把春节和过年这两个概念谈谈。

其实最开始春节应该是立春这天,因为“立”有“开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所以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称为春天。其实按中国人传统历法算季节,一年应该有五季,我们后面再说。

如果立春这天恰逢农历正月初一,是谓“岁朝春”,民谚曰:“百年难遇岁朝春”,意思是立春恰逢正月初一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汉语中“岁”和“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说来,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年”。“年”是一种怪兽,而“岁”是一个天体(木星)。

您看古人写文章都把“年”和“岁”分得很开,比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比比皆是,却很少有写庚子年、辛丑年的。另外,为什么年龄一般说多少岁,而不说多少年?这个多次说过:因为古人算八字计算岁数是按“岁”不按“年”。虽然袁世凯用行政手段规定:从1914年起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但这并没有影响算命师父的教材,直到今日,也没有改变,呵呵。

中国有很多学问的断层,恰恰在这些“封建糟粕”中!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社会特别重视春季是很自然的,而之所以重视春节是因为要在土地上开始播种了,能不能收获全靠这土地说了算。春天重要相当于天时,而土地更重要则相当于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因此这祭祀土地神的“社日”自然要特别浓重,再加之春社和春节相隔也就一个月,所以气氛自然能连着年味儿。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上面说的那两首诗都是说的春社的场景,秋社则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推算。注意,中国有很多节日都是按夏历(中国的阳历)进行推算的,比如春社、秋社、三伏、三九等,二十四节气能在联合国申遗成功绝不是那么简单。而按中国的农历(中国月亮历)推算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等。

为什么社日要定在第五个戊日呢?这就和干支五行有关系了。因为天干中戊、己为中央土,地支中辰、戌、丑、未为四隅土,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展开说一天也说不完。大家只用知道戊是天上的土就行了,至于为何要定在第五个戊日,我想大概因为在河图洛书、后天八卦中,“五”代表中央土吧。这些解释我暂时没有查到有关资料,不过相信研究过易学占卜的人都会认为我说得非常严肃,绝对靠谱。中国有很多学问的断层,恰恰在这些“封建糟粕”中。

再比如三伏、三九的算法,学了易学也同样迎刃而解。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逢壬数九”相对比较好说,壬、癸在天干里代表水,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四种属性,冬天属水,所以要冬至后逢壬日开始数九。那么为何要数“九”,而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消长、否极泰来有关。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周易》中,阳爻都称九、阴爻皆称六,九五为阳爻中正之位,六二为阴爻中正之位,所以称皇帝为“九五至尊”就是从这里来的。因此,九为阳极之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而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

接下来我们讲“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伏天”又叫“长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特殊理解。前面我们说过,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代表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每个季节都以五行相生来更替。

但由夏到秋则不然,夏天属火,秋天属金,火克了金,金就不敢出来了,所以必须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现在明白我之前为什么说一年有五季了嘛,为了解决这个相克的技术难题,我们划出了一个特别的季节“长夏”,从此一年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长夏伏藏地下属土,所以夏火生长夏之土,长夏之土生秋金。

至于为什么要定“夏至三庚入伏”,一句话庚、辛在天干中属金,入伏是为了迎金秋,所以夏至三庚入伏,末伏起在秋后头庚。

顺便说一句,我小时候外婆经常对我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到哭。”所谓“伏包秋”就是立秋恰逢庚日,那么这种时候末伏结束的时间最早,当然就显得凉悠悠;而“秋包伏”就是立秋后才起末伏,这种时候末伏结束时间会相对“伏包秋”更长,所以有“热到哭”一说。

虽然我们现在社会已经转型,不再是农耕社会,过年也不可能过得像王驾、陆游他们那么长时间,但现在还没过大年,一些农村的朋友估计“走人户”都还没结束吧?在此,我还是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牛年大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灰墨斋的关注和支持。(灰墨斋主人)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灰墨斋,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6月12日 16:53:18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乡村消失的“说书人” 民俗

乡村消失的“说书人”

父亲讲到他小时候,每当吃过晚饭,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搬着小板凳,跑到村子中央,坐在人群的最前面,聚精会神地去听书。 说书人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说书人的故事总是能够让人们暂时忘记生活的艰辛,...
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意义 民俗

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意义

人这一生难免要去面对一些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就是你平时不愿意去想,去思考,但是有逃脱不了的问题。就比如说,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有的人从小就开始想,人家觉得他...
莫让在意增烦恼 民俗

莫让在意增烦恼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往往在意的东西越多,遇到的麻烦就会越多。而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反倒一点麻烦都没有。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意得越多,意味着一个人对事物的关注和执...
破相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渡劫 民俗

破相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渡劫

破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的肉身受到了破坏,看上去有了伤痕或残缺,比如,脸上不小心划了刀疤,或者出现意外,指头截掉了;一种是我们的面相和气质发生了大的改变,这种叫“破大相”。 首先,我们来说肉体和脸颊...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