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一生

来源:公众号 涉川利往评论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干是水涯,鸿刚上岸,非常不安。这是跨海求学的孙悟空。他一生桀骜,唯独早年学道时对老师毕恭毕敬。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学成之后,再次回到水帘洞,就有了猴王的样子了。东海得神兵,九州拜兄弟。小世界有声有色,于是蠢蠢欲动。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闹了天宫!这可不得了了。被判了刑,猴儿们也没人照顾。但所谓看破名利,指的是成佛之后。取经路上,孙悟空介绍自己时总说,俺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那是伤疤,也是名片。尤其伤在脸上,显得更勇。御寇之时,这种名是不能破的。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终于,他遇到了唐僧。或得其桷?心里还不太确定。他再也没有早年遇到授业恩师时的那种踏实了。但,眼前的丝丝缕缕,怕已经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想起自己从海上腾飞,最终不就是想找这样的木和枝吗?

是吧……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没人喜欢一成不变。跟心上人在一起开心,是因为惊喜不断。取经路上的信心,不是靠着幻想终点,而是有多少次危难,就有多少次化解。这本身就是幸福。如果不享受过程,那结果也是苦果。

陵或许要低于陆,或许起起伏伏,妇三岁不孕,心里何尝不难过。可能,当年在九三的位置上,回望阴爻,已成往事,前路未卜,吉凶难知,那就是望断天涯路了吧。但是得遇其桷,三年陵谷,也算消得憔悴。终莫之胜,其实有了这段经历,才是孙悟空不败之时。所谓斗战胜佛,之后的孙悟空,本事不在拳脚和法术,而在境界上。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重又回到了陆,世界还是世界,山还是山,但孙悟空从旁观者,到孙行者,到分不清自己和世界,到根本没了自己。他看着流水般的往事和沧桑后的故垒,就像看着自己脱落的一颗漂亮的羽毛一样,很难说那是他给世界的还是世界给他的装点。他捡起羽毛,觉得那跟当初漂洋过海寻找未来时,也没什么两样。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提什么大闹天宫了。

谁的一生

我相信很多人或者事业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刚开始一头闯入世界很不安,后来小富,喘了口气。进而野心,干翻世界。遇到一双温柔手,帮自己擦干眼泪。于是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最后是谁成了佛?哪有什么我。

梁山事业也是如此。刚开始王伦胆战心惊,连谦逊的林冲都不敢容。那不是狭隘,是恐惧。恐惧这几十里水泊经不住江海滔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王伦是对的。但身为英雄,谁愿意停在这里呢?止而巽,更要渐进。渐的精髓是进!

于是,晁盖上山,火拼王伦,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小富即安,祸已缠身。倒也不怕,毕竟个个都有通天的本事。但宋江想的是征而不复,他的心不在艮卦三爻里。他的止也是为了进,从江海到庙堂。所以,几次跟官兵作战,都只是为了求和。

终于,遇到了他的桷,良禽择木而栖,夫复何求。相信宋江终于喝醉了一回,记住了大殿地砖上尘土的味道。于是北战南征,兄弟零落。三年烈火,熬得寡汤。和以毒酒,一饮而尽。

黄泉路上,可能还是没有几个兄弟能理解他掉落的这颗羽毛。但宋江问心无愧,已然成佛。就像程婴一样,命早不要了,但是完不成这件事,就不能死。立孤与死,孰易?我想起杜甫从山寺出来,在暮色里回望时的样子了。看破出家易,坚守一生难。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爱惜羽毛?

没了宋江,不成水浒。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涉川利往,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6月3日 09:39:40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杂书记缘(一) 最早遇到的两本文学书 国学

杂书记缘(一) 最早遇到的两本文学书

少年时缺书读,抓住什么读什么,只要是书,再低再俗的也不放过,高级而不懂的就硬啃,就像青黄不接时对付饥饿的肚子,碰见香的好吃的固然狼吞虎嚥,对粗糠野菜也不会嫌弃。多年下来就形成爱读烂书旧书癖书怪书的脾气...
易经最重要的道理,就这两个字 国学

易经最重要的道理,就这两个字

很多人都想追求成功。患得患失者有之,不择手段者亦有之。 然而易经却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去获得成功,而是要做到“无咎”。“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那么,这两个字当中究竟蕴含了什么...
神仙打架怪力乱神的世界——先秦奇书《山海经》 国学

神仙打架怪力乱神的世界——先秦奇书《山海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山海经》之“海外南经” 冬天在瑞士爬雪山,沿途穿过高大的松树林,...
以毒攻毒:古代高人的智慧 国学

以毒攻毒:古代高人的智慧

治理社会上的事情,不可拘泥于书本上的经验。古代就有很多高人能臣,很好的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唐朝时,有位大臣叫做雀安潜,他被任命到西川任节度使,当时的西川也就是现在四川。当时四川境内盗贼猖厥,泛滥为患,...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