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的传说

来源:公众号 太行晓风评论

尉迟恭的传说

在晋东南沁阳两县交界的沁河西岸,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村,名子叫尉迟。千百年来,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尉迟敬德,编柳报恩。

尉迟名恭字敬德,山西朔州马邑县人,出身本是将门之后,少以冶铁打制为生。敬德,面微黑,身九尺,膂力过人;性刚烈,尚忠义,精武善骑,隋大业未高阳从军,积阅升为朝散大夫,后率众永安降唐,诏封右一府统军。

武德年间,唐一统基业大功告成,宫廷内部争夺帝位继承的矛盾日益加剧,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蓄意谋害秦王李世民。他们先以重金收买其心腹尉迟敬德拒受,又派刺客刺杀不成,便向唐高祖诬告敬德有谋反之意。是可忍,孰不可忍!敬德早已制怒不得,当廷直谏,不想李渊听信谗言,龙颜大怒,敬德被投入大狱,祸在旦夕。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尉迟敬德里应外合,杀死狱卒,携亲兵数名,潜出京城,东渡黄河,遭一路追杀,翻越中条,直马太行。行至韩州牛头山脉,数亲兵力战而死,敬德也不幸腿受重伤。由于连日奔波劳顿,敬德已是精疲力竭,饥渴难忍,只得一路悲楚,信马由缰,来到一个名叫吕窑的村庄。

朴实善良的乡亲们十分同情尉迟敬德的不幸遭遇,尤其敬佩这位将军耿直豪爽,忠孝节义的美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心为他送暖煮饭,采药序理。

在乡亲们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正当迎春花漫山盛开的时节,敬德已是康复如前,方可独自出门放牧,饮马河边了。

敬德没有离开吕窑,也早已打消了南下中原的念头,他心里非常感激乡亲们的救命之恩,为报答,情愿一辈子都不离开他们。一年四季,春种秋收,敬德经常躬耕劳作在田间地头、打谷场上,村里不管哪一户人家遇事,他都往往不请自到,热心帮忙。

除此以外,敬德还常好抱打不平,专门惩治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甚至连周边那些为非作歹的响马盗贼们,只要一听他的威名,就都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了……。

一日,敬德在河边放马时,随手拽扯几根柳条。无意间,他发现这些技条相当柔软,韧性极好,任凭怎样弯曲都折而不断,联想场上木钦扬麦的道理,敬德一时突发出奇想:如果把这些柳条剥叶去皮,再用麻绳连结起来,编织成家什,扬扬簸簸,不就可以把小米和谷糠分开了吗?经过一次次反复试制,一根根白净的柳条终于编织成一个个结实耐用的簸箕。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用每天辛辛苦苦去河边淘米了。

随着柳编技术不断改进,只因柳性喜湿怕燥,敬德又和人们修建了地窨(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还有旧址九处),编织也由地上转入地下。后传,尉迟簸箕工精艺绝,方为正宗,无论何时何地集市,偶有卖簸箕者,闻知尉迟簸箕来也,便自愧不比正宗,退避三舍。

尉迟恭的传说

却说秦王李世民两年不见尉迟敬德,心中十分想念,“唐离镜不明,敬德乃真忠良将也!”于是便托军师徐懋功占卦测术,“敬德此人安在何方?”徐懋功夜观天象,推算出:“敬德星座未落,印星东南,人还活着,只是早已入土(地窨)生蛆(簸箕节码)也!”李世民闻之,急令徐懋功亲率唐兵五百,朝太行一路寻访而来不提。

一日,敬德正在窨中作业,忽听地面街中嘈乱,有人惊呼“土匪来了”!敬德大怒:“小小毛贼,实实可恶,料尔等去不得也!”便即刻起身出窨,披铠挂甲,背插钢鞭,手提长槊,拍马急追。赶至西北山前一看,只见徐懋功正手捋青须笑吟吟地在此等他哩!那帮土匪原来也竟是化了装的唐兵,敬德大惊,自知中计上当了,心中十分后悔惭愧,又不便辞别,只得随徐懋功并马西行。

行至松树林一处村庄,敬德还仍不愿意回朝,徐懋功急情之下,大喊一声:“尉迟敬德领旨!“敬德连忙双膝跪地顿首听令,徐懋功不慌不忙地抽出手绢,衣袖一遮念道:“圣谕:今丝绸西路又有强贼寇入,诏封尉迟敬德为征西大元帅,即刻返京带兵出征,不得迟延,钦此!”

是日,敬德洒泪拜别了吕窑村父老乡亲,与徐懋功一道返回京城长安,秦王李世民闻报,大喜:“此幸乃天助我也!”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登基即位,尉迟敬德被拜授为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忠武。敬德一生东征西讨,南拼北杀,抵御外侵,平息叛乱,骣马横刺单雄信,领兵血戕玄武门,向以作战勇猛、武艺高强之见称,又多次于危难中护主救驾,为固李唐帝业江山立下了巨大功勋,彪炳千秋。

尉迟恭的传说

敬德死后,当地百姓十分怀念,男女老少无不崇敬这位疾恶如仇、狭肝义胆、除暴安良、编柳报恩的忠臣良将。为了纪念,人们把他养伤避难的吕窑村改名叫“尉迟”,并在村北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敬德庙”,正殿塑着他一尊背插钢鞭、手持长槊、气宇昂然、栩栩如生的神像。后因村里民风尚武,出门总好抱打不平,惹事招非,皆由敬德执撑正殿之缘故,才改请玉皇大帝执掌正殿,同时将敬德神像搬请到左西厢殿,庙宇仍称之为“敬德庙”。

为了纪念,人们又把尉迟敬德和徐懋功相遇的地方取名叫“后愧”(后演化为后奎);把他经常放马的河岸边取名“钩鱼台”(即右板上);把山岗前一股泉水取名“饮马泉”(发电厂以南);把徐懋功假谕圣旨的松树林一处村庄改名叫“假封”(后演化为嘉峰)。

为了纪念,人们还把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后演化为八月十五)规定为“敬德会”,崇拜他为发明编织簸箕的祖师爷,凡是想编柳学艺的人,都得糊一对花灯,杀一只羊,举行入会仪式祭祀敬德,并对天起誓,遵守会规,不传外人(因此,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方圆百里,也只有尉迟人会编簸箕)。千百年来,尉迟村家家户户都从事簸箕编织,柳编产品发展为十多种,且工艺精致,美观大方,远传中外,誉满天下!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当地还有这样一种传统风俗:每年除夕,各家各户都要烧香供奉祭祀敬德,虔心祈祷这位门神爷驱鬼除魔,避灾去邪,守家护院,保佑平安。

有关尉迟敬德的历史典故,在当地民间流传甚广,一辈一辈的白胡子老人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至今,人们颖为熟悉的故事主要有:“乔公收孤”、“雌雄鞭”、“抢关夺寨”、“秦王恩收”、“吕窑避难”、“黑白二夫人”、“血戕玄武门”、“白狼关认子”、“访白袍”、“鞭断紫金门”等。对于这些故事,人们不仅于街头巷尾津津乐道,而且还作书绘画,编写成戏剧和鼓词,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妇儒皆知。

总而言之,千百年来,无论历史风云何以变幻,当地黎民百姓怎么也不会忘记尉迟敬德这位编柳报恩,除暴安良,精忠保国,永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此文为作者生前根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尉迟本村品培信、赵国德、吕学贤、吕学文、吕学铭、刘志忠等长辈老人之叙述整理而成。作者系赵树理故乡人。)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太行晓风,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4月24日 11:41:16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历史

古代中原人的御寒

今天的中原人,都会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了。那么问一下:五千年前中原人是靠什么东西抵御中原地区的冬季严寒的呢?靠刨坟掘墓挖找实物证据的考古学家们有扒挖到了吗? 五千年前的中原人,求生存必然是要围绕着吃饭和...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历史

景泰元年顺天乡试举人李杰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生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十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官睢州学正、镇海太仓卫教授。 李杰出身于宋元...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历史

明代高密孝子战正、战翱

明代高密历史上有两位战姓孝子,曾被后世传颂数百年,他们就是战正、战翱叔侄。 战正,字得义,明代高密北隅人,洪武年间,战正之父战思道辟为县衙掾吏,不久调任福建大宁县,当时战正之母身孕在身,其父独往赴任,...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