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欺辱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来源:公众号 关中才子李凯凯评论

常听人言被某某人欺负,遭人欺辱是社会普遍的现状,所以需要道德约束,需要法律保护,可是法律不是方方面面都可以涉及,道德礼法等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所以被人欺负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忍气吞声。

可是有人忍气吞声成就了一番伟业,比如吴王夫差被欺负后卧薪尝胆,靠三千甲士东山再起;比如韩信被人欺负,忍辱胯下,最后却成就了一代传奇;圣如孔子也遭遇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欺辱。故人生在世,谁都要面对别人的欺压和侮辱。

遭人欺辱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心相篇》有句话很值得大家参考“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

这里面重点就是“甘受”,常言“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这里面的气就是所谓自我,每个人活着为什么要争气,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强一点,所以被人欺负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状态,能被人欺负了还可以心平气和而做到“心甘情愿”恐怕非圣人而不能为之。

可见被人欺负而又把欺负转为自己的福分,何其困难,“有子自然大发”自然难上加难。那么如何正确处理遭人欺辱呢?

很多人说自己很厉害不会被人欺辱,这当然是好事,可是放眼望去,这样的人在哪里,不仅仅是个人,大到国家也会遭受不得不面对的欺辱,故陈寿云:“弱国无外交。”那么强国就不被人欺负了吗,也被大国欺负,由此可知不恃强凌弱是何其难,也是何其可贵。由此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中能做到的有几个人,如果人人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这个世界还要法律吗;需要道德吗;需要那么多历史吗?天下一片祥和,人人安居乐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欺别人,欺别人的同时又被别人欺。

别人欺我们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忍,忍听起来是窝囊实则有大智慧,古人有一本专门讲“忍”的古书,称为《忍经》,而忍是古今成大事者首先要学会的,故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偈》中更说:“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看一个人有多少成就,并不是看此人遇境多么顺心,而是看此人踏平了多少逆途;并非看其人多么凶悍争强好胜,而是看此人忍受了多少人所难忍的痛苦。

心平则一切平,一切平则事业平、国家平、天下平。

故韩信最后功成名就而不杀欺负自己的混混,且给予善待,混混的胯下钻过去了,也就是钻了障碍自己的傲气;束缚自己的自尊;捆绑自己的软弱。只可惜韩信最后还是钻不过去自己的胯,那就是对权势的贪。

反观张献忠,小时候被四川人欺负,之后得志在四川进行的大屠杀,对比之下一个胸怀之大可以钻人胯下,而另一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一个建立了不朽的业绩,而另一个人仅仅是草莽逆贼。

遭人欺辱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干成一件事必须要坚定心性,随风则变遇雨则动的这种人一生很难有所成绩,更谈不上成功。故不要怕被人欺负,多大的成功就有多大的坎坷;多大的坎坷就有多大痛苦;多大的痛苦就有多大的忍辱负重!

至圣孔子忍辱负重恍恍惚如丧家之狗;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自小寄人篱下忍辱负重而长大;兵仙韩信钻人胯下,赖漂母之救;伟大的历史文学家司马迁被处宫刑;不可一世的宰相范雎是从厕所出来,遭受了别人的屎尿洗礼。

被人欺负的你,如果忍住可能成功,如果忍不住,则双目怒睁,滥怒于人,庸人耳!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关中才子李凯凯,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4月16日 20:37:49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族谱要问出处 国学

族谱要问出处

引言 族谱,是记录个人家庭、家族、乃至宗族的兴衰交替、发展变迁、以血统为基础的繁衍生息历史,但有些族谱记录得很简单,仅记录了祖宗姓名及少数祖宗相关的极少量信息。 老族谱很稀少,同时拥有多本老族谱的人更...
官房学派和桑弘羊盐铁之论。 国学

官房学派和桑弘羊盐铁之论。

官房学派是一个17世纪流行于德国和奥地利的经济学派,它是重商主义的一种形式,强调促进国家福利状况,认为增加国家的货币财富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 官房学派的名称来源于官房(Kammer),这是欧洲中世纪...
如果孔子躺平了 国学

如果孔子躺平了

什么是乱世?乱世就是无序的竞争。无序的竞争会导致努力的结果,远远小于付出的代价。所以社会成员倾向于消极的对待。因为他知道努力不会有好的结果,甚至努力比不努力的结果还要差。在士大夫那里就是隐士。为了保护...
书籍流传的历史 国学

书籍流传的历史

一部书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去读它,通过阅读来理解作者的心境、思想等等。这个过程,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和碰撞,这时候,读者和作者如同觌面。但是,这本书能够有机会来到我们面前,其实是经历了一个异常...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