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恋人谈传统说起(2)

评论

从恋人谈传统说起(2)

前情提要看这里从恋人谈传统说起

03.“老太爷”的“姓氏”萌芽

随着生存经验的积累和族群的壮大,母系氏族时代后期,原始先民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摆脱了对采集的依赖,能够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去猎杀大型动物。

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力量和速度的依赖更大,而男性,恰恰在这两方面更具有优势。

随着在生产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男性被压抑的雄性占有欲也被激发开来,他们向女性的领袖地位发起了挑战。

为了打破女性生殖崇拜,他们先是弱化玉璧、玉琮等礼器的作用,进而借助原始先民对大山的自然崇拜,附会成男性生殖崇拜,并最终抽象化出祖宗牌位。

当男性生殖崇拜被最终确立之后,“老外婆”的领袖地位终于被“老太爷”取代了。

为了让自己的“篡权”更有说服力,他们还杜撰了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总要先有天嘛!

从恋人谈传统说起(2)

父系氏族时代相比母系氏族时代要短暂的多,因为人类很快就要迈进部落和部落联盟时代。

得益于母系氏族时代的“走婚制度”,男性能够比较自由的在多个氏族之间穿梭,他们的后代也在不同氏族之间蔓延开来。

等到男性攫取了氏族领袖地位的时候,他能够以自己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原来彼此独立的几个母系氏族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父系氏族。

如此一来,既有的诸多母系氏族分崩离析,重组成多个父系氏族。

在这一分解重组的过程中,为了得到尽可能大的族群,各个父系氏族领袖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一冲突进一步演变成了氏族之间的战争。

随着战争的出现,人类社会步入了部落和部落联盟时代,人类群体在此时才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结构属性。

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族群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阶层划分,贵族的萌芽开始出现。

从恋人谈传统说起(2)

虽然“禅让制”是这一时期美丽的传说,但是无论《竹书纪年》还是《史记》,对这一时期权力交替所进行的记载,都没有跳出那几个“高贵”的血缘圈子,如炎帝、黄帝、稷等。

随着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出现,族群内部的血缘关系变得复杂,虽然此时的原始先民仍遵循“族外婚”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已经很难完全杜绝“族内婚”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原始先民中的“贵族”在母系氏族时代“姓”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开始出现“氏”的概念。

据《国语》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得到了“姓”。

黄帝本身有“姓”,据《史记》记载,黄帝姓公孙,也有考证说黄帝姓姬的,是姬姓公孙氏。

不管黄帝姓什么,按理他的儿子都应该随他的姓,可他偏偏为十四个儿子赋予了新的“姓”,这一行为完全符合“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的说法。

此时,“氏”的主要作用还是减少“族内婚”的出现。​

从恋人谈传统说起(2)

假如黄帝的所有后人都随他的姓,一代代传下去,在禁止“族内婚”的约束下,他的后人结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同族不能结婚,和外族多处于战争状态,掠来的女性又配不上自己高贵的身份。

所以,用这种“分姓”的变通方式,在不破坏“族外婚”的前提下,保证族群的良性繁衍——原来古人的擦边球也玩儿的这么溜!

04.传说中的“三妻四妾”

随着集权的发展,男性的主导地位越发突出,女性逐步退避到从属地位,在动物本能和扩大族群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一夫多妻”的现象。

最初的“一夫多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部落战争中俘获的女性俘虏,被作为获胜方男性的配偶之一;一种是部落内部,男性早亡后,他的配偶由其兄弟继承——所谓兄终弟及是也。

除此之外,一位男性获得多位配偶的情况是极少的,一来会影响部落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二来不利于族群的壮大和发展。

从恋人谈传统说起(2)

所谓“极少”,不代表没有,部落中贵族阶层,拥有这样的特权,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黄帝,他的那些儿子就不全都是嫘祖所生。

至于“三妻四妾”的说法,有很多种附会的版本,也只是附会而已。

在中国的婚姻史上,从来没有系统的“三妻四妾”的规条,只是把妻妾的身份、地位划分为多种以示尊卑。

但是,这种尊卑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所谓“母凭子贵”的说法。

具体说来,当儿子被确定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后,其生母有可能会得到身份地位上的提升。

之所以说有可能而不是肯定,因为存在两种情况:

在周公定礼之前,儿子被确定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后,其生母的身份地位必然会得到提升。

周公定礼之后,有因为儿子被确定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后生母身份提升的,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也有反面的例子,比如明成祖朱棣,始终奉马皇后为母,其生母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周公定礼,其实是确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这里的“嫡长子”涉及三个概念:长子、嫡子、嫡长子。

先说“长子”,顾名思义,“长子”是第一个儿子,是一众兄弟中的大哥,这是完全由年纪决定的。

“嫡子”的身份来自其生母,所谓“子凭母贵”,正妻所生的儿子才能被称为“嫡子”,与之相对的是“庶子”,也就是其他妻妾所生的儿子。

“嫡长子”首先得是“嫡子”,然后在一众“嫡子”中排行老大,才被称为“嫡长子”,一出生就拥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身份。

所以,“嫡长子”未必是“长子”,“长子”不加“嫡”,就像“参谋”不带“长”一样。

虽然周公定礼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但从实际情况看,统治者的继承关系却没有严格按照这个规制运行,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等人。

作者:三日离京 公众号:北冥鲲学社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3月3日 20:53:07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你知道“摔盆”的含义吗 民俗

你知道“摔盆”的含义吗

近期周围的老人去世的比较多,于情于理,我都要出席丧葬仪式。 参与的多了,自然被人询问的时候会变多,期间就有人询问。 你可以说说“摔盆”的意思吗?虽然见多了,可这摔个盆子能咋滴? 根据《周礼·春官·大宗...
勤劳刻苦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民俗

勤劳刻苦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一般来讲,婚姻也好,选利益攸关的合作伙伴也好,不少人就觉得,如果对方是个勤劳刻苦的人,那基本就靠得住。 这个考察标准是否权威呢,其实并不权威,因为只有勤劳刻苦没有善良,那很多时候,勤劳刻苦之人做出的事...
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改变命运 民俗

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改变命运

今天看到一条短视频,里面说我们要时不时的改变一下自己说话的词语,也就是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经常说过的话。 例如,也许在平时我们可能会说“这个我不会哎”“我不擅长这个”“这个我学不来”等等这些负面的句子...
闰二月不能上坟? 民俗

闰二月不能上坟?

有朋友问闰二月是否不能上坟 这个是某些地方的民俗说法,很多民俗讲究是从象法的角度产生的 什么叫象法呢,就是类象联系,比如说,双春年适合结婚、寡妇年不宜结婚,属羊和属虎结婚叫羊入虎口,戴雨农命丧困雨沟,...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