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来源:公众号 井甃评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焦虑。

今天咱们简单聊聊。

一句话概括焦虑的来源:不可掌控的未来。

我们对于未来的不可知、不可控而焦虑,胡思乱想。

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共存的一个问题,很普遍,那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咱们先看看历史中的中国,看看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国古代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用天地的规律,探寻宇宙周期,按天地规律做事。

这个方法,俗称“算命”。

因为算命体系,用的是天人合一的对应理念,它把天地规律与具体的个人对应起来,人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运气”。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二个方法,用人际关系调节,用社会规则去做事。

这个人际关系,就是“礼”,婚丧嫁娶,人情世故,节气节日,这些东西都是一种规则,大家都按照这个规则去安排行动。

有朋友说,还有官,有法呢!

在古代,官和法,不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你不能做什么。

所以,官与法,解决不了“不可掌控的未来”这个焦虑。

中国古代那两种排解焦虑的方法,其实还是很好用的。

只不过,第一种方法,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掌握,因为计算能力始终是人类稀缺的一种能力。

第二种方法,应用更普遍。

比如端午节,你家吃什么饭,大家都能猜到,这就是“可以掌控的未来”。

所以啊,看似“礼教束缚”的古代,其实这个焦虑反而没有那么多。

反观现在,为什么焦虑就盛行了呢?

首先,这个天地规律被推翻了,“算命”这种算法被“科学”替代了。

其次,这个人际关系调节模式,也被现代工业“破坏”的差不多了。

这两种破坏,是坏事吗?

其实谈不上好坏,主要是看有没有完整的“替代体系”。

我们举目四望,发现没有……

我们虽然学习“科学”,但我们不擅长“逻辑”,很多人压根就不懂逻辑,自己推理不出确定的未来。

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建立在“玄学”基础上……

这和古代一样,拥有计算能力的人,变得少之又少。

虽说我们上学很多年,但这种计算能力依然是稀缺。

因为我们学了半天,根源上都有大问题,学的越多,矛盾越大……

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怎么样了呢?

血缘宗亲慢慢被打破,生活习惯慢慢在改变……

这些变化的同时,新的“一致行为”始终没有建立,人们除了上下班有个规律,其他时间都不知该做点什么了……

一片混沌。

在这片混沌中,人们对于“不可控的未来”焦虑越来越严重。

这种社会性群体焦虑,那可不是“心理医生”能够解决的,这需要的是一个宏大的文化体系来救治……

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井甃,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5月18日 20:55:18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你知道“摔盆”的含义吗 民俗

你知道“摔盆”的含义吗

近期周围的老人去世的比较多,于情于理,我都要出席丧葬仪式。 参与的多了,自然被人询问的时候会变多,期间就有人询问。 你可以说说“摔盆”的意思吗?虽然见多了,可这摔个盆子能咋滴? 根据《周礼·春官·大宗...
勤劳刻苦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民俗

勤劳刻苦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一般来讲,婚姻也好,选利益攸关的合作伙伴也好,不少人就觉得,如果对方是个勤劳刻苦的人,那基本就靠得住。 这个考察标准是否权威呢,其实并不权威,因为只有勤劳刻苦没有善良,那很多时候,勤劳刻苦之人做出的事...
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改变命运 民俗

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改变命运

今天看到一条短视频,里面说我们要时不时的改变一下自己说话的词语,也就是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经常说过的话。 例如,也许在平时我们可能会说“这个我不会哎”“我不擅长这个”“这个我学不来”等等这些负面的句子...
闰二月不能上坟? 民俗

闰二月不能上坟?

有朋友问闰二月是否不能上坟 这个是某些地方的民俗说法,很多民俗讲究是从象法的角度产生的 什么叫象法呢,就是类象联系,比如说,双春年适合结婚、寡妇年不宜结婚,属羊和属虎结婚叫羊入虎口,戴雨农命丧困雨沟,...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