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防疫

来源:公众号 怀瑜小憩评论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如何防疫成为了一个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现代医疗水平与社会条件下,我们可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防疫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播与扩散。但是,在古代社会,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古人如何防疫、治疫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下从古籍中简单几则古人防疫、治疫的措施,供大家了解。

古人认为,传染病是由疠气所致,疠气又称之为“疫气”、“疫毒”、“戾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的统称。疠气可以通过空气传染,多从口腔侵犯人体而致病,也可随饮食污染、蚊虫叮咬、皮肤接触等传播。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古籍中的防疫

在中国最早的中医书籍《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夫上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此看出,古代深懂养身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贼邪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须清净自然,排除杂念。故古人的“防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避疫”。

古人的“避疫”之法讲究从源头上切断疫情的传播,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饮水的安全。如《医心方》记载:“百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凡饮食无故变色,不可食,杀人。”等内容,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关于饮水卫生,《本草纲目》有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次之,反伤元气。”可见,饮煮沸之水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病菌,从根本阻断淫邪之物摄入体内。

古籍中的防疫

此外,关于防疫之法,古人还有佩戴药囊、沐药浴、消毒烧烟之法。药囊之用即挂于门户或佩于腰间,以药囊之中药物之偏性来克制疫毒之偏性。药浴之用在《松凤说疫》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散香等分,煎水沐浴三次。”消毒之用即靠蒸煮病人之衣物来达到消毒的目的,烧烟之用即通过烧烟,以达到清洁空气的目的。

关于治疫之法,隋代的古籍《诸病源候论》一书认为,传染病是由自然界的“乖戾之气”所引起,同时指出如何治疗传染病。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是古代关于瘟疫防治的集大成之书。首先,他从病因、感邪途径、发病、治疗等九个方面区分了疫病与伤寒的不同之处。此外,他还提出疏利募源、辛梁发散、攻里通下、注意养阴、生姜护胃五种治疗方法。“注意养阴”之法即认为疫病属于温病,容易消耗阴液,故在疫情后期,尤其是攻下之后,宜用阴生津,清解余邪。下后疫邪已清,两目干涩,舌干,津不到咽,口唇燥烈之阴枯血燥用清燥养荣汤(知母、天花粉、当归、白芍、地黄汁、陈皮、甘草、灯芯草)。若阴血已伤而余热尚在,忌用参、芪、白术等温补之品。告诫“若调理之剂投之不当,莫如静养节饮食为第一。”此外,清代时期,还有许多防疫、治疫之书,如丁竹园《说疫》、熊立品《治疫全书六卷》、戴天章的《医学瘟疫指南四卷》等。

以上所列之书与古人的防疫、治疫知识,仅供大家了解参考。现代疫情的防治,更应依赖现代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方法,进行精准防治。“疫情”从古至今,中外皆有之。面对疫情,怨天尤人与听天由命皆不可取,唯有听从指挥,沉着应对方为上道。

福利: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秘术网,回复:666,赠送247本相面、手相、盲人派算命、摸骨、铁板神算、解梦、测字、占星等秘术古本!
  • 微信:1715524655
  • weinxin
  • 公众号:秘术网
  • weinxin
中医最后更新:2022-3-18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怀瑜小憩,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3月15日 10:51:30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提供或转载自优质网络合作媒体,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更改和处理!
《起死回生秘诀》,民国11年蜀南梅东阁著 中医

《起死回生秘诀》,民国11年蜀南梅东阁著

最新实验《起死回生秘诀》,民国十一年初版,上海广雅启新书局,著作者,蜀南梅东阁,男女欲保身体者不可不看,共40页。 蜀南怡养山人梅光东阁甫自叙 天地有好生之德,人亦莫不好生而恶死,乃竟有死於非命者,或...
李吉保《良方药病事》 中医

李吉保《良方药病事》

《良方药病事》,作者李吉保,共89页。 内容包括:炼蜜丸药法方,补脑丸,治疥疮效方,羊羔疯方,化毒消肿膏,治搭背疮,头疼方,治颠迷疯方,治腰腿疼方,治偏头牙疼方,胎产救急经验良方,平胃散,失笑散,四物...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