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自唐代开始,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迎寒、祭月,大家共享团圆。既是佳节,游戏必不可少。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古人都怎么玩?
说说专属中秋的小游戏
游戏一:投壶
源于射礼,战国时期最为盛行。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游戏规则:壶代表着箭靶子,筷子代表着箭,在吃饭喝酒时玩耍,射中为胜。
在之前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剧中,小顾廷烨和小盛明兰正是因为投壶游戏结下了缘分。
我们也可以效仿古人,全家吃饱喝足之后,摆个瓶子,一把筷子,共享投壶之乐!
游戏二:捏兔儿爷
兔儿爷是在明朝末年出现的。明人纪坤在古籍《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清代,“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2010年,北京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将“兔儿爷”确立为北京中秋形象大使。
和孩子一起,用面团或是彩泥,捏个憨态可掬的兔儿爷,一起玩耍吧。
游戏三:做糖人
用灰面和白糖为原料,做成可爱小人的形状,再用竹签串起来,是小孩子的最爱。相传,吹糖人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宰相刘伯温!
传说中,朱元璋得到皇位之后,为巩固皇权,建造了“功臣阁”,准备烧死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了,两人调换了服装。从此以后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他在卖糖的过程中,想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例如:小鸡,孙悟空,小马等。小孩子很是喜爱,争先购买。从此以后,做糖人就成为一门手艺而流传开来。
今时今日,传说的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但并不妨碍我们和孩子一起,享受糖人那单纯简单的甜。
游戏四:猜灯谜
古时候,元宵和中秋节官方均要组织这样的活动,代表与民同乐的意思,在这样的活动中,还涌现出许多才子佳人被人们传诵的故事呢!
这应该算是传统佳节的保留曲目了,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和小伙伴猜灯谜,和家里人赏花灯。今年中秋,不如在家自己做个小灯会,和小朋友一起做谜语、猜灯谜。
游戏五:博饼
博饼(跋饼),起源于闽南泉州晋江安海,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它与现代摇骰子类似,都属于运气游戏。不过这个游戏博的彩头是月饼。
博饼时,桌上放一大海碗,每人轮流抓取六个骰子,掷入碗里,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渗透着博饼者的喝彩和欢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温馨惬意。中秋博饼讨的就是一个欢心,博的是一个好运。人们深信不疑,博中状元的人,一年当中运气肯定非常好,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想不想回家和小朋友一起试试这个游戏?
玩什么不重要,在一起最重要
没有现在的高科技,但在古人的中秋节里我们却看到了一家“在一起”的感觉;游戏玩具并不贵重,甚至都是手边之物,但是胜在用心,玩得更开心!
对于孩子们而言,玩什么并不重要,感受到爸爸妈妈真真切切的陪伴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