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前身真的是“腊祭”吗?
“腊八节”又和“腊祭”有什么关系?
【腊八与腊祭】
腊八,本是汉传佛教节日。
相传释迦牟尼在苦行林修行,日食一麻一麦,六年未取菩提,便逐出苦行林。后至尼连禅河沐浴。一位牧女见其虚弱不堪,便用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于他。释迦牟尼得此恢复体力。后释迦牟尼至伽耶村菩提树下入定七日,终悟道成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佛祖悟道成佛,也为了牢记佛祖在成佛路上的苦难,汉地的僧人们便在十二月初八(在汉传佛教中,农历十二月初八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在藏传佛教中,佛陀获得正等觉果位的日子是藏历的四月十五)用“杂拌粥”代替“乳糜”供佛祖后舍粥济民,以示纪念。
宋《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吃”这种形式很容易在民众间得到认同。随着后世“腊八粥”在民间的普及,还产生了岳飞创腊八粥、朱元璋创腊八粥等故事。从而给“腊八”增加了非宗教性的内涵,淡化了“腊八”及“腊八粥”的佛教标签,进而更加的扩大了“腊八”的适用群众范围,成为全民性的民俗节日,而不再单是佛教信徒们的宗教活动。
腊祭,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祭祀活动。
“腊”,繁体字写为“臘”,《说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腊祭历史悠久,此典可推至三代之上。汉《风俗通义》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臘。臘者,獵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按古籍《玉烛宝典》载:臘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
臘祭与蜡祭是在同一天进行的两个不同的祭祀活动,后二者合一,统称为“臘祭”。所以“腊祭”相当于年终的一次盛大的祭祀“团拜会”~~
《旧唐书·礼仪五》载:唐礼: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每室用太牢,季冬蜡祭之后,以辰日腊享于太庙,用牲如时祭。
古书《新唐书·礼乐一》载:臘,蜡百神于南郊宋《政和新仪》载:腊前一日蜡百神。四方蜡坛广四丈......
宋《五礼新仪》载:腊前一日蜡东方、西方为大祀,蜡南方、北方为中祀,并用牲牢。
可见腊八是纪念性节日,而腊日是祭祀性节日,其属性上大相径庭。
另外,在举行日期上两者也有不同。
“腊祭”的日子,各朝各代略有不同。
《玉烛宝典》载:汉以戌日为腊,魏以辰,晋以丑。
其注曰: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魏土德王,土衰于辰,故以辰为腊;晋金德,金衰于丑,故以丑为腊。
也就是说,汉代沿袭古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而到了魏晋时期,鉴于自己篡权夺天下的背景,推崇五德的相生之说,以示自己的道统是顺应天意,便对腊日进行了改期。魏以冬至后的第三个辰日为腊日,晋则以冬至后第三个丑日为腊日。掩耳盗铃玩的那叫一个溜~~
而现在网上多认为,到了南北朝时期“腊日”被固定在了十二月初八,是“腊日”与“腊八”合并的证明。其主要史料为《荆楚岁时记》载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之说。
而此说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至少有待推敲。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各政权还是以干支日期来推算“腊日”的。
按《资质通鉴》载:夏,四月,戊戌朔,(杨隆演)即吴国(南朝吴)王位。大赦,改元武义。建宗庙社稷,置百官,宫殿文物皆用天子礼。以金继土,腊用丑。
《南齐书》载:(南朝齐)改《元嘉历》为《建元历》,木德盛卯终未,以正月卯祖,十二月未腊。
《魏书》载:“未祖辰腊,牺牲用白。”后改“祖申腊辰”。
所以《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很可能是地域性习俗,或因孙綝的故事而记录的。
按《资治通鉴》载,三国时期,因孙綝专权,吴景帝孙休决定在腊祭之日除掉孙綝,“戊辰,腊会,綝称疾不至,吴主强起之。”此年为曹魏甘露三年,戊寅年。查万年历可知,此年的戊辰腊会恰巧为农历十二月初八。
到了唐代,“腊祭”的日子初为寅日后为辰日。
《旧唐书·礼仪四》载:“辰日腊享于太庙,用牲皆准时祭。”
另据《宋史·礼六》载,和岘曾上书道:唐乘土德,贞观之际,以前寅日蜡百神,卯日祭社宫,辰日享宗庙。开元定礼,三祭皆于腊辰,以应土德。
到了宋代,腊日又变回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且蜡百神、祀社稷、享宗庙同唐制,皆用戌腊一日。
《宋史·太祖一》载:壬戌,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
而此时盘踞北方的辽国则“腊用辰”,如《辽史·太宗下》载:“十二月癸亥朔,戊辰,腊,赐诸国贡使衣马。”可见辽国水克火的小心思昭然若揭呀~~(注:辽国的“腊仪”以拜日,设围捕猎为主,很有华夏上古之气息。)
而恰在此时,“腊八”也在这个时候段出现了~~
宋《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虽然宋代已有“腊八”。但此时“腊八”还只是佛教独有的宗教性节日。并未和传统的“腊祭”合为一说。
如宋《东京梦华录》载:(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日,寺院送面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
腊八和腊日分属两个条目,且寺院在腊八送粥,腊日送面与油,活动各有不同。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到了元朝,全民参与的“腊八”在民间的重要性逐渐代替了皇帝家的“腊祭”,成为了十二月初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一方面,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其核心的祭祀内容和传统华夏政权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而且蒙古人也没有想和汉族进行文化同化、文化认同的打算。故此“腊祭”的重要性被降低。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也无需“蜡百神”,反而是“腊八”来的和人们的生活更贴近一些。
待明朝建立后,“腊祭”也没有得以恢复。
以至在《大明会典》中,都没有出现有关“腊祭”的条目。
虽然在《明史·礼四》有:“(五祀)洪武二年定制,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的字样。
但到了洪武八年,便将“五祀”拆为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季夏祀中霤、孟秋祀门和孟冬祀井分别祭祀了。
而此时“腊八”则持续得彰显其节日的重要性。
《明史·礼五》载: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
可见在明代,“腊八”与“腊祭”并未合并为一,而是“腊祭”直接消失了。
清初虽有“八蜡之祭”,但按《清史稿》载:“八蜡之祭,清初关外举行,庙建南门内,春、秋设坛望祭。世祖入关,犹踵行之。乾隆十年,诏罢蜡祭”。其典是春秋两季的十五日进行,可见在时间上“腊祭”已经被春秋二祭所合并。
在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布政使黄叔琳及吏部左侍郎蒋溥也曾先后上书乾隆,希望恢复“腊祭”之典。后经大学士伯额尔泰、大学士伯张廷玉、大学士徐本、查郎阿、陈世倌等人的集议,鉴于当时已经建社稷坛并于春秋两祭,恢复“腊祭”之礼以“大腊一礼,援引虽亦有据,举行殊多未安。盛世典文,理求精确,似不必概遵古制。”为由被否决。
所以,即便要说“腊祭”被合并了,也是合并给了春秋二祭,而非“腊八”。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百神、祭社稷”这种官方主导的祭祀活动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卫塞节(即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相传此三日均为公历5月的一个月圆之夜。)也被联合国定为夏历的四月十五。
而“腊八节”则因“腊八粥”,在民间得以传承,继续做为民间的重要民俗节日散发着活力。
【腊八粥】
“腊八节”最富盛名的节日食俗就属“腊八粥”了。
因前文所述佛陀故事,每至腊八,寺院舍粥便成了惯例,因此人们也将十二月八日(腊月初八,简称“腊八”)寺院所舍之“杂拌粥”称之为“腊八粥”。
“吃”作为日常核心,而“杂拌粥”也未给日常烹饪增加繁琐,所以方便了“腊八粥”的传播,促进了民间佛教信徒们也普遍效仿。
到了元代,佛教最兴,各式佛教庆典均受到皇家的重视。元《析津志》载:“十二月,宫苑以八日佛成道日,菱腊八粥,帝师亦进。士庶有力之家,丰杀不同,馈送相尚,亦故典也。”
进而“腊八粥”在元代再也得到一次从上至下的推广,成为一种汉族全域性的民俗性食俗。
明《帝京景物略》载:是日,家效庵寺,豆果杂米为粥,供而朝食,曰腊八粥。
而且随着人们日常食材的丰富,腊八粥的做法也变得多样、讲究起来。
明《酌中志》载: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
到了清代,民间还经常斗粥攀比,以“品多者多胜”。五谷干果应有尽有,只要你的家庭条件允许,基本是能放的都往里面放。
清《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
时至今日,每到腊八,人们也会暖暖的喝上一碗腊八粥,消去冬季的寒冷。
【腊八蒜】
除了腊八粥,腊八还有泡腊八蒜这种流行于北方的节日食俗。
腊八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罐子或瓶子中,然后倒入醋,再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待到十多天后即可食用。
慢慢的,泡在醋中的蒜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碧玉翡翠。不但少了生蒜本身的辣味,还多有了些酸味,在春节期间和饺子组成了完美CP。
腊八蒜制作简单,唯一需要把握的就是,是否能把腊八蒜泡的碧绿。老人常说,只有“腊八”这天泡腊八蒜,蒜才会泡的绿。其实不然。
腊八蒜变绿,是因为蒜在醋的浸泡过程中蒜产生了绿色素,所以变绿。蒜在变色过程中,先是产生蒜蓝素,然后再转变为蒜绿素。但蒜绿素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会变为蒜黄素。
所以在古代,你要想在春节吃到绿色的腊八蒜就要腊八开始泡。提前的话,浸泡时间太长,蒜会变黄发黑。晚了的话,又泡不出颜色。所以才产生了腊八蒜只有腊八泡才会绿的误解。
还有人说泡腊八蒜的时候,蒜的根不能切,这样蒜才是活的,才能绿~~其实你把根切了,它也是活的~~蒜的活性和这个根无关。而且如果你不切掉根,因为根部的组织紧密,醋很难渗透进去,所以泡出来的蒜有时根部一小块是白色的,并没有变色。
腊八蒜是否能泡绿,一方面要控制温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酸度。温度过高或酸度不够,都会影响蒜变绿的进程。蒜酶只有在低温的时候才能保持活性,所以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只有冬天能泡制腊八蒜。另外不能蒜太多,醋太少,醋将将没过蒜瓣,这样的话酸度是不够的。而人们常说泡腊八蒜的罐子要把水控干,也是怕掺水降低了酸度。
另外,我们在原材料时,可以选用紫皮蒜,并可以选用一些出了芽的蒜。因为市场上有些蒜为了提高保质期,做了去活性的处理,这样的蒜再怎么泡,也是泡不绿的。而出芽的蒜,具有活性的可能性则更高些。
腊八蒜除了有食用的功效外,还有催账的效用。
到了腊八,也说明年关将近,各店铺、商号乃至个人,都要开始盘点、结算,也要开始回收欠款。如民谚有云“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中国是一个含蓄的国家,直接要账有时难以拉下面子。所以人们会给债主送去腊八蒜,“蒜”与“算”同音,也就是提醒对方该算账结账了。点到不说破,给彼此都留了面子,不至于坏了关系。如果这时对方还不明白事理,那债主也就不用再拘着面子了~~
- 微信:1715524655
- 公众号:秘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