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说她同学两夫妻为了小孩随谁姓大吵一架,所以她就提出为什么小孩一定要随男姓这一问题。
古代的姓并不像我们印象中这么严格,甚至有些随意。比如姜子牙,姓姜氏,他的先祖受封于吕地,故又名吕尚。有些同宗异姓的也挺多,比如周、杨、韩、鲁、魏等皆是出自姬姓。冒名的也有,汉赵政权的刘豹刘渊父子是匈奴人,冒刘邦的刘姓。
批量改姓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像北魏拓跋皇族统一改为元姓,清朝爱新觉罗皇族大多改为金姓等等,也有皇帝赐姓,像西汉娄敬被刘邦赐姓为刘,项羽的叔父项梁被赐姓刘。
还有被收养之后改姓的,上门女婿改姓的等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姓氏的变化一直都挺大的。
为什么现在常会出现姓谁的姓而争吵?
主要原因与姓的功能有关系。
姓像一条线将所有同姓之人联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就是家族。家族的成员都以壮大家族为荣,家族有两条线,一条是主线——嫡长子的血脉 传承,一条是副线,其他房的后世子孙的开枝散叶。
在古代,家族是一个利益集团,除了凝聚家族人心,还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唐朝五姓七望中的千年大族崔氏等族威力就很大。唐文宗李昂曾经想要让太子娶郑覃的孙女,但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郑覃要将孙女嫁入崔氏。
家族越强大,家族成员受益越多,光宗耀祖和开枝散叶、多子多孙就成了家族男姓成员的执念。
男姓在古代社会占主导,男娶女嫁,女姓到达男家,要冠夫姓,表示已经是夫家的人,这种习俗在香港台湾等地还常有,相反内地基本不这样了。为什么一定要姓男方的姓,这是几千年来的约定俗成。
本来这不是问题,但在独生子女这一代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两个独生子女结合只生一个娃,不管姓谁的姓都意味着其中一个家族要绝后,这是他们寸步不让的原因。
在独生子女时代,的确无法解决和调和。现在已经放开三胎,可以生二到三个,一家一姓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还会争吵?
原因无非不想再生、养不起之类,说到底并非家族观念在真正起作用,而是夫妻各自私心在起作用,还保留自我,这种争吵对家庭蛮不利的,很容易埋下不好的种子。
这种现象以后会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步入不婚族行列,连婚姻的殿堂都不想进去,更别说接下来的事情。这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变坏了,而是经济发达之后的一种必然。若哪一天年轻人发现二个人过远比一个人来得好,结婚率就又会重新上来了。所以这件事的根不在于年轻人的想法,而在于一人的生活质量与二人甚至构成家庭之后的质量对比。
公众号:
- 微信:1715524655
-
- 公众号:秘术网
-